碧城十二曲闌幹(中)(1 / 2)

崔胤忙道:“公主謬讚,崔某如何敢當?隻是我清河崔氏世受皇恩,如今卻不能保得聖上安穩,心下早已十分不安,如今公主千金之軀,玉趾親臨,這陽台仙子也是謫仙般人物,如此抬愛,可真令崔某擔受不起啊!”

說著,不禁拿眼瞟了一眼公主身旁的妙音,隻見她麵容沉靜,竟是不卑不亢,好似並未拿正眼瞧自己,心裏不由得有幾分詫異。要知此時昭宗皇帝已被挾持在鳳翔,這長安城中,人人皆知正是崔相爺從汴梁搬得救兵,要解救聖上回京。身陷鳳翔的唐昭宗,此時早已成了一個傀儡,雖說在當地設了小朝庭,而且傳詔罷免了崔胤的相位,但長安城中人人心裏明白,以崔胤之能,加上梁王之兵,鑾駕回京之日,當是崔胤複相之時,所以他的五十大壽,城中官員富商無不前來相賀。

崔胤當下便延了公主一幹人入了首座,正中這一席,原是預為瓊真公主所留。座中一****,連忙起身相迎,口中道:“恭請公主仙駕上座!”原來這便是相國夫人柳氏,她身邊一位年方及笄的小姐,出落得如春花般嬌豔,隻是看上去稚氣未脫。她睜著一雙大眼,對著妙音左右打量,卻悄悄拉住崔胤嬌聲道:“爹爹,這神仙姐姐長得可真美啊!一回我要跟她學點仙家養顏之術呢。”崔胤笑道:“琇兒別鬧,此時卻學什麼仙道,好好幫為父招待客人!”這崔琇琇正是崔胤的掌上明珠,相府的千金小姐。他膝下無子,平日對女兒嬌寵萬分,公主是女賓,雖說這家宴之中不避男女,但畢竟讓夫人女兒相陪,說起話來也方便些。

瓊真公主連忙拉了崔琇琇的手,笑道:“早聞崔家大小姐花容月貌,今日一見,果是個可人兒。這名門望族,果然是出天香國色啊!”那崔琇琇連忙含笑拉著公主,坐了首座。旁邊卻是陪著妙音和宋媚真。

待公主等人坐定,其它的賓客才紛紛重新落座。崔胤在側座坐下,旁邊的李振一見瓊真公主攜著胡妙音前來,早已是惻目而視。他心裏明白,眼下有公主罩著,想從妙音那裏獲得那《火龍真經》,恐怕要大費周折了。

此時華筵已開,一幹青衣俊仆流水般送來珍饌美食,眾賓客一時舉杯暢飲,不停地向崔胤敬酒。待酒過三巡,崔胤忽地長身而立,雙掌一擊。那邊管家崔佑忙高聲道:“奏樂!”

眾人這才齊齊向那水榭中的“瑤台”望去。卻見場中不知何時,早已坐了兩排樂人。前麵一位青衣老者,抱著一具琵琶,他邊也卻是一位白衣少女,懷裏也抱著一具琵琶。後邊卻是一色排了八位女子,懷中卻抱了圓似滿月的阮鹹琵琶,隻是由大到小,形製不一。

“嗆啷啷……”,那老者一個卻手,挑批之間,疾如閃電,陡然傳出三聲泠泠琴聲,令座中賓客頓時心頭一靜,再也無一點聲息。

“咚………”,那老者右手一挑粗弦,左手一指揉著琴弦,一聲低沉的琴音傳出,甚是悠長,其中卻是高低起伏,猶如蕩秋千一般,聽得眾人俱是心頭一蕩。待那樂音將歇,老者忽又出手,一陣彈挑,樂聲叮叮咚咚地響起來,猶如清泉之中,豆大的水珠叮叮咚咚地落下,俄而旋律頓出,粗獷歡快,恰似壯士英雄舉杯豪飲一般。讓眾人不覺之間,俱各傾杯為樂。

“這曲《傾杯樂》,真是應景啊!好,好,大家開懷暢飲!”崔胤端起酒杯,團團一敬。

“琵琶聖手曹天青!原來碧城班到了!崔相爺好大的麵子啊!”賓客中早有高聲叫道。

那邊隻聽崔琇琇對著瓊真公主道:“公主可知這碧城班的來曆嗎?這些人原來都是梨園弟子,廣明之亂後散落江湖,多虧了這曹天青,四方奔走,才聚了這十餘人,你看那中間的白衣女子,便是曹天青之女曹玉娘,一手琵琶可是出神入化呢。還有李鐵笛,崔洞簫,雷天秀,可都是當年天寶梨園國手的後人,待會可都要出場呢!”

瓊真微微一笑道:“都是你家崔相爺麵子大,就是官家尋常也聽不到這些國手的演奏呢。”

妙音在旁微微點頭,她熟知音律,對這些國手早有耳聞,今日一聽這曲《傾杯樂》,便知這曹天青果然堪稱國手。妙音當然知道當時流傳的一句話,“天下琵琶皆姓曹”,這曹氏本是西域胡人,居唐日久,且與漢人通婚,看上去竟與漢人相差無幾了。這首《傾杯樂》,本是涼州酒泉一帶邊軍中流傳的樂曲,難道這曹天青今日選奏之曲,竟是含有曲外之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