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大結局(1 / 3)

兵馬相隔五裏相互對峙,一方是西涼驍騎,一方是並州鐵騎,全都軍容肅穆,彰顯著各自的強悍戰力。

兩個陣營的中心處,有一頂紅蓋大傘,還有一張案幾,兩張羊皮毯子。

楊文坐在西邊兒,文成侯坐在東邊兒,沒有別人,隻是他們兩個。

從案幾上端起酒壺,楊文給文成侯倒了一杯,也給自己倒了一杯,這才算是打開了話匣子:“侯爺!你是個明白人兒,也知曉我此番會晤你出於什麼目的!”,頓了下,楊文低著頭,接著抬起頭,臉上的表情是勞累的樣子,眉宇微蹙:“我累了!不想打了,你呢?”

文成侯慢慢的呷了口酒,伸手這在眼前,遙望西涼軍的軍陣,嘖嘖的讚歎道:“人常說,西涼大馬,縱橫天下,此等精兵悍勇,實在難得啊!”,扭頭看向楊文:“王爺沒有給老王爺丟人,就目前而言……是的!王爺自己以為呢?”

楊文垂下眼斂,想了想,笑了笑:“沒有什麼丟人不丟人的,我父親教育我,戰場上的事兒,成王敗寇。要麼勝利、要麼死。就這麼簡單!他當年這樣跟我說的時候,我還那麼大一丁點兒,反正是沒懂,等到了現如今,算是明白了……侯爺,士卒,也是人!打仗,打贏了他們會死,打敗了同樣還是要死!我實在是不想讓他們送死啦!同是人族,為什麼要自相殘殺呢?有功夫兒去打打妖蠻多好!”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嗎?確是!我哪裏不懂啊!”,文成侯讚同的點了點頭,歎了口氣,笑著說道:“我投降了,是不是就不會有任何人死?”

楊文一個錯愕,好半天,所問非所答的反問:“侯爺真的要……投降?那你當初舉旗造反作甚?發檄文作甚?”

文成侯苦澀的一笑,道:“我想換一塊兒匾!不!不是我想,而是……而是天家欠金鵬王府一個說法!我也欠金鵬王府一個說!我想討還這個說法,但現在看來,我是討不回來的,隻會讓更多的並州子弟兵白白送死,所以我決定……還是我去死,讓他們活著好!”

楊文沉吟良久,遠遠地望著並州軍的陣營,道:“你們那位鬼才,難道就給你出了個這麼個主意?”

文成侯笑著搖了搖頭,道:“他想讓我勸服你!”,見楊文麵色錯愕,文成侯哈哈大笑著說道:“是我拖累了他,我應該早起兵的,也許匾額可以換上一塊兒新的,他的才華也能施展的淋漓盡致,我們可以獲勝……可惜,蜀王、北地君候,真他娘的不是個東西!所以祛病實在沒轍子,給我出了一個主意是讓我勸服你,隻要你願意,我可以立刻認你做主公,然後集合雍涼大地以及並州的所有兵馬,爭奪這江山萬裏!”

文成侯說的慷慨激昂,眉飛色舞,但並沒有流露出任何一點兒動心的意思,也就是說,他從未升起過勸說楊文的念頭,他隻是單純的在表述鬼才魏祛病的厲害,表述鬼才未能有機會施展才華的遺憾。

楊文矜持的笑著,歎道:“的確是個再好不過的方式,可惜……他低估了你的決心,我,也不會同意。”

“哈哈哈哈……”

楊文與文成侯相對而視,哈哈大笑起來。

西涼軍陣中。

北宮伯玉坐在戰馬上,歪著腦袋:“說啥了那是?說得還真挺高興的樣子啊!”

孔鑫與霍淩雲早就從潼關先於兵馬一步跑了過來,聞言,孔鑫說道:“王爺的笑聲中充滿了釋然,看樣子,文成侯是同意了。文成侯的笑聲中同樣充滿了釋然,不過,多少有些惋惜的苦澀,想來,他心中感想頗多,卻又不得不那麼去做。”

霍淩雲則是時時刻刻的關注著遠方的並州軍,看著那邊的一舉一動,蹙眉道:“謹慎小心些最好!三夫人,統籌好兵馬,如果有異變,不顧一切的衝過去,先鑿穿並州軍的軍陣再說!我估摸著焦將軍與典將軍的大軍已經走到長安城了,轉眼即至,人數上不用怕他們了!”

並州軍陣中。

八虎騎第四的萬發,沒有再去看他的小黃/書,神色有些激動的低聲問道:“難道就這樣算了?”

萬發所以這樣,蓋因魏祛病之前聽了文成侯的笑聲後,搖了搖頭,說了句“他是要犧牲自己,保全大家啊”。

魏祛病抬起眼簾,瞧了眼萬發,好半晌,道:“不完了你還想怎樣?難道要並州的子弟兵與西涼軍打得你死我活?鷹蠻奴在天上飛,傳來消息,天下第二的霍淩雲已經從雍州調遣大軍十萬,連同休整完畢的焦應龍、典白熊的兵馬十萬,走到長安,馬上就到了!你覺得……要死多少人,才能擊敗西涼軍?”

萬發被訓斥的說不出話,支支吾吾的好半天,頹然的站到一邊生悶氣。

八虎騎之首的馬碩,還有其他的八虎騎,全都默默無言,因為話題太過沉重。

...........

...........

聖隕三年,八月十五。

又是一年中秋節。

聲勢浩大,參戰人數多達百餘萬的一場人族內部的戰爭,隨著文成侯的投降,劃上了句號。

從蜀王李旌最初的發討武賊檄文,舉兵三十餘萬兵出蜀州,逼近潼關,到西涼軍殊死守城。從北地君候周正的突然加入,到荊州牧李缺的莫名慘死。從天後的親下南方,到江東猛虎的敗亡。從文成侯的並州軍馳騁中原,到蜀王莫名其妙的全軍覆沒……一切都結束了。一場巨大的動亂,不僅讓天下滿目瘡痍,更是直接死亡了十萬八千餘人,還不包括因此受累的數百萬百姓等。正如楊文所言,戰爭,打勝了要死人,打敗了也要死人,無非是多寡的問題而已。那個輕飄飄的而已之後,又有多少孩子失去了父親,妻子失去了丈夫,父母失去了兒子?誰也不知,但,那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數字,一個讓人不敢想象的數字。

天後從漢中郡移駕長安,回到了這個她並不願意久居的、充滿了傷心回憶的地方。她沒有理會那些火樹銀花不夜天,也並沒有因為大戰之後的勝利而與民同樂,她還在思忖著,該如何處理幾個人,北地君候周正,文成侯甘思明,漢中王李旭,蜀中五虎將之首的關君山,並州八虎騎之首馬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