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溫含憤出走後,唐營軍士便急匆匆的近內向著晉王李克用報告說:“晉王大事不好了,那朱溫他反了!私自帶領著本部人馬離開河中去往他處了!現尚未走遠,如若追趕,還來的及!追與不追,還望晉王定奪。”晉王李克用聽罷哈哈大笑道:“好了,知道了,隨他去吧!我諒這賊子就好比那疥癬之疾,不足為慮!咱們還是看看,商量商量眼下如何退敵要緊啊!”
忠臣聽罷,見晉王李克用下定注意,也就不便再勸。
由此便可以得知這晉王李克用也是一個剛愎自用目光短淺之輩。正是因為他短於智謀,沒有派人追繳朱溫,以致朱溫帶兵逃回自己的封地,由小做大,以至後來得到了大將王彥璋之後毅然起兵反唐,不僅致使晉王李克用兵困於汴梁,然後鬱鬱而死。還圓了自己的皇帝夢,建立了五代的第一個朝代大梁。
不過這也應證了那句老話: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到的後來李克用誤信讒言,將李存孝車裂之後,再無人是王彥璋的對手,致使自己其後接連敗了二百餘陣。他李晉王如若現在就使李存孝立即追之,那麼朱溫必定死於現在不可!朱溫若現在就死了,也就不會再有以後的大梁之興。由此便可以看出晉王李克用看待朱溫猶如疥癬之癢,真是大錯特錯。
後世專門有人為了這件事作詩一首來譏諷晉王李克用:
讒臣賭帶藐英雄,擒將來時日正中,金寶更償言不踐,令傳扭奪辱難容,彼時反出違追策,異日誰當不軌鋒,可笑晉王無遠慮,終身想仗勇南公。
朱溫走後不久,晉王李克用便四處遣人打聽黃巢的動向,隨著時日的推進,信息也彙總了起來,經過探馬打探得知:黃巢差總管葛從周領兵四十八萬餘人,在黃河西岸安營紮寨作出了防禦的姿態。
晉王李克用得知敵軍動向之後即刻下令拔營起寨,帶領著全部人馬四十五萬番漢兵,二十七鎮諸侯人馬,浩浩蕩蕩的徑直殺近黃河。
黃河岸邊,中軍大帳。
李晉王端坐於虎皮座椅上,對著眾人說道:“現如今我們已與巢兵隔河對峙,你們誰有破敵良策啊?”李晉王話音剛落,便站起一人,對著李晉王拱身說道:“大王現今我方人馬連續幾日晝夜行軍,已是疲憊不堪。而反觀巢兵卻是老早便在河對岸安營紮寨,以逸待勞…”這人的話尚未說完,便被李晉王截斷話語,道:“德威啊,有什麼計策直說吧!也不要再拐彎抹角的啦!”這人不是別人,正是那周德威。隻聽周德威聽罷,直接了當的說道:“大王您可在東岸安營帶領大部人馬,暫緩歇息,另外派遣一員大將領兵闖過過黃河前去與巢兵交戰。”李晉王聽罷,點頭道:“恩,德威的計策果然好!你們別人還有什麼別的計策嗎?如若沒有那麼某家便依周德威的計策行事啦!”
李晉王說罷,便用眼從二十七家諸侯身上一一掃過,過了許久,李晉王見無人說話,便清了清嗓子,下令道:“現,我命周德威與李存孝率領五百精兵,保護著我到那黃河邊去看一看,探一探敵軍虛實吧。”
周德威等眾將聽罷,無不勸阻道:“晉王,不可。此去黃河岸邊如若您有個什麼閃失,我等可如何對得起僖宗陛下,如何對的起天下黎民啊!還望大王三思!”不料李晉王不但不聽眾人的勸阻,還對著眾人大聲嗬斥道:“我怎麼就去得黃河岸邊?難不成你們認為我年老了不成嗎?”眾臣隻得答道:“不敢不敢!”
李晉王瞪著眼睛說道:“即如此,那還不趕快行動起來!存孝,還不快去選兵,我就在此處等你。快去!”李存孝與其餘眾人聽到李晉王這樣說道,便知道再怎麼勸也勸不回來啦!便也就不在勸阻啦,免得出於好心再惹身騷。
不多時李存孝便選好了五百精兵,保護著李晉王和周德威來到了黃河岸邊。
晉王李克用等人到的黃河岸邊舉目眺望那黃河,隻見水勢凶惡,波濤洶湧。不覺間想起了一首詩詞:遙望黃河混渺茫,昆侖氣脈發來長。古言斯水從天降,巨浪洪濤過太行。
李存孝待的李晉王又看了一會兒黃河之後便上前進言道:“父王,你看時日也不早了,我看咱們還是會去吧!我怕一會兒對麵的人再發現我們,與您不利啊!”
李存孝話音剛落周德威等眾人也分分規勸,李晉王無奈隻得離開黃河岸邊回歸本軍大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