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溫和奸相李英二人商議已定,便各自約定好明日二人同時上朝對昭宗上奏。
次日,清晨。
昭宗升殿,有身邊近臣報道,說今有梁王朱溫,欲見陛下。昭宗陛下得報,急道:“可急宣來!”朱溫在得到近臣的通報後,登殿麵君,拜伏闕下,口稱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昭宗待的朱溫行完君臣之禮後,便對著朱溫,問道:“朱愛卿到此,有何見奏啊?”朱溫恭敬道:“臣見長安非久居之地,實乃是一個久反之地,幹戈擾攘,不得休息。反觀,臣所守衛的汴梁時日已久,百姓安居樂業,知是興隆之邦。因此特來奏請陛下,還望請旨前去蓋造皇城,待的完城之日請陛下遷都汴梁。”昭宗皇帝,不成想朱溫想讓自己遷都去汴梁,拋棄這數百年來的帝都長安,一時心中波濤洶湧,拿不定主意,便對著朱溫說道:“愛卿你方才所言,朕須當與眾文武大臣們商議商議,待的商議之後,再給愛卿你一個答複如何啊!”昭宗皇帝的言語尚未說盡,便隻見的朝班部眾中閃出了一員大臣,隻見的此人:麵如紅棗,突眼虯髯,威風凜凜,膽量過人。來人上殿對著昭宗奏道:“大梁朱全忠,實乃是真忠君愛國之賢臣也!”
此人是誰?正是那收受了朱溫的賄賂,並與朱溫商議好了的奸相李英也。昭宗陛下,見上奏之人,乃是自己的寵臣當朝宰相李英。便也就放下了心中的介懷,對著李英說道:“李愛卿,朱溫此奏可行嗎?”李英接話,道:“大梁王所奏,實乃金石之論啊!難得此人,忠於王室,既然有如此好處,陛下您何不急宜從之呢?”昭宗陛下聽罷,還是很猶豫,一時之間下不定主意。
正在昭宗皇帝猶豫不決的時候,朝班上的群臣皆進言道:“陛下!此事萬萬不可!”昭宗聽罷,抬頭,剛要說話,便隻聽到群臣又進言道:“陛下!常言說好:龍不離海,虎不離山,陛下您安居大位,豈可遠離帝都,另擇他地呢?臣料定那汴梁萬不及這帝都長安。”昭宗為了讓朱溫死卻了讓他遷都的心思,便對著群臣問道:“眾位,卿家!你們怎麼見得這帝都長安好於汴梁呢?說來聽聽嘛!”群臣一時語塞,朱溫正得意間,忽有一臣,奏道:“大王!莫急!且聽我一一道來。這長安好不好我說了不算,在朝諸位你們說了也不算!那麼你們要問我了,咱們誰都說了不算,那誰說了算呢?古人說了算,因為古人有詩為證:自古興隆地,周秦漢代修。三川花似錦,八水永長流。起蓋鹹陽殿,鳳闕對龍樓。華夷圖上看,天下最為頭。諸位你們說,我說的對不對啊!陛下,臣我說的可還算滿意嗎?”
昭宗皇帝聽完這位大臣的問話,還沒來得及回答,便耳邊聽的梁王朱溫說道:“你眾文武口中所說的長安好處,也就隻有如此了吧!且聽我說汴梁好處。古人也有詩為證:王氣騰騰徹比霞,祥雲繚繞照京華,寶妝樓閣侵銀漢,玉殿亭台護絳紗,四時不絕山川景,八節常開琪樹花,年年三月登高望,香滿梁園百萬家。諸位你們也聽完了吧!怎麼不說話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