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從榮親率親兵打到了興教門在,對著這個興教門久攻不下,後又見到了李重吉率領著大內禁兵控鶴軍從興教門內向外殺出,隻見李重吉率領著的控鶴軍不虧為後唐最為精銳的部隊,這控鶴軍兵不動則已,一旦出動,其聲勢甚是浩大,李從榮統領著的叛軍見之無一敢與之交戰,李從榮又待大軍攻擊了一陣,仍然攻不破控鶴軍的防守便率領著自己的親兵向著自己的府邸後撤,你說吧!這個李從榮也是個糊塗蛋,你既然見到自己發動的兵變沒能奏效,那還不趕緊向著洛陽城外的地方逃去,他可倒好不往外跑卻跑向了自己的府邸,你說這不是找死嗎!
李從榮糊塗,可是他手底下的軍將們可不全糊塗,李從榮這一退,他手下的軍將們便看出這一次兵變失敗了,人們為了活命,便盡皆各自逃遁而去,隨著手下大將們的逃散,大將手底下的牙兵們也便緊隨著大將們潰去了。隨著李從榮數千人馬的盡數潰逃,這樣一來李從榮就成了光杆司令,李從榮成了光杆司令那麼皇城的威脅也就自動解除了,皇城由此也便使安從益了,隨後李重吉帶領著控鶴軍殺進了李從榮的府邸,將李從榮從家中抓出,力斬了李從榮及其他那年幼的兒子和他那貌美如花似玉的漂亮媳婦兒,李重吉待該死的人都殺了之後便攜帶著李從榮的腦袋瓜子來麵見唐主李嗣源,便將李從榮的頭顱獻給了唐主李嗣源。唐主李嗣源驟見自己的兒子的頭顱呈現在了自己的麵前,便駭然大叫一聲,昏絕在地。是啊!哪有當父親的不疼愛自己兒子的,即便是自己的兒子幹出來對不起自己的事情,做父親的還是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因錯而死,可是作為父親的李嗣源就親眼目睹了自己的兒子死在了自己的麵前。李嗣源暈厥在地之後,左右侍從便急忙七手八腳的將他抬入了寢宮,隨後太醫便進入了寢宮對他施救,過了半晌李嗣源方才醒了過來,太醫見李嗣源醒了過來之後,又寫了一個方子命太監照方抓藥,隨後由宮女熬好了藥湯,服侍著李嗣源喝下了一碗湯藥,太醫這才離去。
可是李嗣源本就有病的軀體再加上自己的兒子李從榮兵變失敗被殺一時急火攻心,由是疾愈越發的沉重。當時李從榮有一子尚幼,李嗣源甚是疼愛自己這個小孫子便將他養在了宮中,諸將見李嗣源醒了過來之後,便紛紛進言道,說是要將李從榮的這個小兒子也給除去,並盡滅其餘黨,以絕後患。唐主李嗣源聽罷,泣聲對著滿朝文武大臣,說道:“諸位愛卿!此子尚幼,他又懂得什麼?更何況他又沒有跟著他的父親一起發動兵變,你們又何苦要殺他呢?”
滿朝文武大臣們聽到唐主李嗣源如此說後,便紛紛稱讚李嗣源是個有情有義的男子!這不廢話嗎?誰會盼著自己的孫子被別人給殺了呢!滿朝文武大臣們雖然對李嗣源的仁義之舉大加讚賞,可是仍然紛紛勸戒唐主李嗣源讓他斬草除根以絕後患。唐主李嗣源拗不過眾臣,不得已,便又親手將自己的小孫子為給至了典刑。
這時大臣馮道,又對著唐主李嗣源進言道:“陛下!跟隨叛賊李從榮一同發動兵變的還有:高輦、劉陟、王說等幾人,今日雖說犯上作亂者已有多人被殺死了,可是還有他們這麼幾個人活著,他們活著始終是一個禍害,還望陛下也能夠將這些人一快給誅殺之。”唐主李嗣源聽罷,自己的小孫子沒有發動兵變都死了,你們這些跟隨李從榮一塊發動兵變的人還活著,這怎麼行!於是便也將王說等幾人為給砍了腦袋。
這時唐主李嗣源的另一個兒子,宋王李從厚當時身為天雄節度使,眾大臣一起會議後決定,應該讓宋王李從厚回朝,一便在唐主李嗣源病重期間處理政務,李嗣源也已心知自己命不久矣,便答應了群臣的建議,於是便派遣大將孟漢瓊前去召之。唐主李嗣源待的大將孟漢瓊走後,又將馮道招至自己身前,讓馮道聽詔,囑他在自己去世之後宋王李從厚來到洛陽之前的這段日子裏主持一切國家事物。唐主待的安排好了後事之後,便於當夜駕崩離開了人世間,唐主李嗣源享年六十九歲。時長興四年也。李嗣源去世之後,人們對這個唐主李嗣源的評價還是頗高的,人們都稱讚這個後唐明宗美善頗多,過亦不至於甚。是問整個唐末宋初五代時期,他李嗣源也算的上是一位賢主。後唐明宗李嗣源在位期間,不僅自己不貪圖女色,也沒有一絲一毫的緋聞,而且他也沒有像自己的上任皇帝後唐莊宗皇帝一樣整天裏唱戲舞樂,更加沒有在外遊畋過。更加值得讓人稱讚的是,李嗣源在位期間沒有任用過一個宦官,沒有讓自己成為李唐僖宗皇帝那樣寵信宦官最後自己盡然被宦官給活活餓死,李嗣源還廢除了自己前任皇帝的內藏私庫,四方進貢之物,也絲毫沒有留下,全部都讓他們又帶回去了,免得禮尚往來,你給我一兩我還你十兩的事情發生。他在位期間還褒賞廉吏,嚴治了一批貪官汙吏。雖然他沒能結束軍閥混戰的局麵,但是治理的中土綏靖,享屢豐之報。若輔佐得人,過舉當又少矣!其焚香祝天之言,發於誠心,天既厭亂,遂生聖人。用是觀之,武丁恭默思道,夢得傅說,周公納策金滕,武王疾瘳。天人交感之理,不可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