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書中寫到了王延政的大殷國是怎麼回事,怕大家沒看明白,再給大家簡單複述一遍。王審知,乃光州固始人,王潮之弟也。唐昭宗時,王潮據閩稱王,弟審知被封為閩王,審知立延翰為嗣。延翰驕殘,暴滅兄弟,被審知養子延稟弑之,而立其弟延鈞,將名字改為成了璘,王璘不久又被其臣李仿所弑,而立福王昶為帝,未及數月,昶又為叔曦所弑。曦既立,驕淫苛虐,建州刺史王延政數以書諫之,於是兄弟二人日久便積相猜忌,治兵相攻,互有勝負,閩粵之間,暴骨盈野,曦立方二十一年,指揮使朱文進謀弑之,而自立,閩人共討殺文進,傳首建州。至是,延政乃自稱帝,國號大殷。
這一日王延政稱帝之後,有大臣平章事潘承祐上書給王延政陳奏了十件事,大旨意思就是說:第一件事王延政和王延曦兄弟二人互相發兵攻繳,實乃是蕩滅天理,此一也。
第二件事所奏的便是王延政登基做帝之後,賦斂頗為繁重,勞力兵役沒有節製,此二也。
第三件事奏的是,逼迫耕種期間的農民為兵,羈旅愁怨,此三也。
第四件事呢,就是,大臣楊思恭仰仗自己身為朝廷命官之便,強搶他人衣食,以至使老百姓們怨聲載道,怨歸於上,此四也。
第五件事奏請的就是說大殷國建國之後,國土疆域狹隘,在大殷國土境內無法多置州縣,使得自己的大殷無有發展的空間,而且還增吏困民,此五也。
第六件事奏請的呢,事關自己大殷國的軍政國事,稍有不當便會使自己國破家亡,原因是什麼呢?原因就是,如果王彥璋對臨汀用兵的話,必須得提防著金陵、錢唐二諸侯國的乘虛相襲,此六也。
第七件事,事關大殷國的法製治國,應該適當放寬括民的資財,嚴禁治理國民外逃,應當加大力度對逋逃者的刑法,此七也。
第八件事,奏請的就是應當適當加大本國的稅收力度,加大對果菜魚米等商人們的稅收,此八也。
第九件事,就是說他王延政自即皇帝之位後,並絲毫沒有與鄰邦國家建立起穩固的外交,也沒有加強國度間的官方與民間的交流,應該在這些方麵加大這方麵的力度。此九也。
第十件事,可就了不得了,幾乎就是當堂給了王延政這個堂堂一國之君一個碩大無比的大嘴巴子一般。那麼這第十件事所奏為何事呢?第十件事奏的就是他王延政自己,說他自即位之後,便變的荒淫無度了起來,不顧本國國力大肆建造了無數奢華的宮室,而且王延政他本人還荒淫於酒色,簡直就是跟商湯夏桀等亡國之君一般無二。此十也。
對於平章事潘承祐所奏的這十件事,前幾件王延政倒是沒什麼,可是這第十件事可就不行了,尤其是在朝堂之上,潘承祐公開指責自己,還將自己比喻成了商湯夏桀之流,這還得了!於是殷主王延政大怒,隨即削去了平章事潘承祐的官爵,將潘承祐貶為了庶民,永不錄用。
待的大殷國主王延政,怒氣消減了一些之後,參軍雷友金又對著王延政進諫,言道:“啟稟,陛下!晉自石敬瑭為帝之後,便以重爵加封陛下,今又令咱們鎮守這東南邊隅,從來也不曾征收過錢糧,今天若是咱們反叛背盟,咱們可就成了深為不忠的人了,再加之晉國大將劉知遠善能用兵,功績武功威振華夏,當初唐兵尤自懼之,何況主公眼下咱們兵微將寡,國力不富,民士不強呢?還望我皇陛下三思而後行啊!”參軍雷友金的這一番話可就又捅了馬蜂窩了,王延政好不容易平息下來的怒氣,又被雷友金的這一席話給激怒了起來。大殷國主王彥璋大怒之下,竟然將自己的臣子參軍雷友金給推出大殿斬首示眾了。
大殷國主王延政在砍了冒死進言的參軍雷友金之後,餘下的大臣們再也沒有膽敢阻止王延政的人了,王延政這時見得朝堂之上的大臣們,沒有人阻攔了,於是便頒布下了命令,命令令大將苟琳、虞淳二將為前部先鋒,起閩粵軍馬,共得一十五萬大軍,於路放火搶劫,浩浩蕩蕩的殺向了晉朝國土。
晉王石敬瑭聽到邊關守將派出的探馬報知的大殷犯界的消息之後,頓時大驚,隨即便宣招大將劉知遠到的長安城前來商議起兵禦敵之策。此時,大將劉知遠在洛陽,在聽到晉王石敬瑭的宣招之後便星夜趕赴京都長安城麵君見駕。待的大將劉知遠到的長安城進入到了大內禁宮之後,晉王石敬瑭見到了劉知遠之後,便對著劉知遠說道:“知遠啊!我今之所以遠宣將軍還朝,別無他事,隻因為眼下閩界的王延政負義謀反,竟敢起兵一十五萬人馬進犯我疆界,殺害我臣民,真是可惡至極,不可不誅。”劉知遠聽聞之後,對著晉王石敬瑭,奏道:“王延政真是不知死活,竟敢起螻蟻之兵,進犯我等天朝,實乃可惡。陛下,臣願起部下馬步軍五萬,一舉蕩破王延政大軍,生擒活捉了這個賊首王延政!”晉王石敬瑭聽罷,對著劉知遠點了點頭,由衷讚歎說道:“我有知遠!何足懼哉!哈哈…”隨即便劉知遠為兵馬大元帥起馬步軍共五萬人,前往邊界殺敵!劉知遠接過命令之後,便隨即起兵,命部下大將柴研為正先鋒,石燉為副先鋒。率先引領著一早馬步軍出發,殺奔邊界。劉知遠自己則率領四萬馬步軍大隊隨後向著邊界進發。在劉知遠率領著大部隊出發之時,晉王石敬瑭親自率領著滿朝文武大臣出城五十餘裏遠送出城。劉知遠在揮別了晉王石敬瑭之後,大隊人馬便浩浩蕩蕩的往南而行,大軍一路之上,隻見旌旗掩日,金鼓喧天,殺奔建州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