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兵馬大元帥劉知遠今日點將,發現了這史弘肇和郭威兩員虎將心中的喜悅勁那就別提有多開心啦!劉知遠見郭威和史弘肇二人英雄了得,便將他們二人倚為了心腹之將,當下點兵有二十萬,副將四十餘員。一聲炮響,大隊軍馬浩浩蕩蕩的駛出京都洛陽,望著鎮州安重榮的老巢進發。
劉知遠倚重這兩員大將,郭威可不是尋常人啊!他可是五代十國時期五代最後一個朝代後周的建立者。郭威生於公元904年卒於公元954年,是後周王朝的太祖皇帝,邢州堯山人也就是現在的河北省隆堯人,漢族,五代後周王朝的建立者,在位時間951年—954年。郭威本為常氏子,幼時隨母適郭氏,故冒姓郭,曾為後漢的螂都留守,後漢隱帝嫌“厭為大臣所製”,派人前往鄴都去謀殺郭威,激起了郭威叛變。950年冬郭威發兵南向,攻入開封,推翻了後漢王朝,951年2月13日,即位建元,國號周,史稱後周。後周廣順三年公元953年郭威封自己的義子柴榮為晉王,廣順四年也就是公元954後周太祖皇帝郭威逝世,在位實際隻有三年零半個月,終年51歲。郭威生性節儉、虛心納諫、改革弊政,使北方地區的經濟、政治形勢漸漸趨向好轉。郭威的政治、經濟改革和統一戰爭,收到了顯著的效果,為後來趙匡胤建立北宋王朝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另一名大將史弘肇也不是凡人,鄭州榮澤人,父親史潘,農民出身。在他小時候,史弘肇就和父親不同,不喜歡下地幹活,隻知道整天遊來蕩去,耍弄拳棒,這個史弘肇可以日行二百裏,快趕得上奔馬了。由於隻知練武不肯務農,被鄉親們視為不務正業,但史弘肇喜歡這些,也不管別人怎麼說了。在後梁末年,朝廷下詔,命令每七戶人家出一個人當兵,史弘肇就此參加了後梁的軍隊,由於他基礎較好,武藝超群,被選入了禁軍。後來又在石敬瑭稱帝時,他被提拔為親兵的一名低級軍官。在劉知遠被調到太原駐守時,又將他要到自己的手下,把他提升都將,並兼任雷州刺史。到這時,史弘肇總算出人頭地,有了一些地位。此後,史弘肇為劉知遠的帝業立下了不少功勞。
劉知遠率領著大隊軍兵不數日便行進到了金井關,待的到了金井關後,晉軍元帥劉知遠便傳下了將令,命令大軍分紮下三個大營屯紮,左營命史弘肇鎮守,右營命郭威鎮守,而劉知遠自己則自居中營。卻說這個金井關的守關大將,一名姓戴名禮,家住幽州,另一名大將姓黃名叫文寶,這二人每人手中各使一把大刀,尋常人等都不能近身,因此這兩人就成了並州鐵籠山強盜頭子孫飛虎手下的得力戰將。孫飛虎也是因為這二人英雄了得,這才命令他們二將把守這頭關金井關。這一日戴禮和黃文寶正在金井關上議事,忽然聞到小軍報道,說:“晉王石敬瑭派遣自己的大將劉知遠為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兵來到了關外。”
小校報告完畢之後,就退了出去。屋裏的戴禮和黃文寶二人,卻產生了分歧。為什麼呢?因為主將戴禮的意見是堅守,而黃文寶的意見卻是趁晉軍遠來疲憊,出關出其不意的衝殺晉軍一陣。隻聽到戴禮對著黃文寶,商議道:“黃將軍!既然晉軍大兵來此況且領軍大將劉知遠百戰名將,咱們也不要與他們廝殺,咱們鎮守的這金井關關城險固難攻,我與你應多設擂木炮石,待的晉軍攻城之時也好將他們打將出去。”副將黃文寶聽到了主將戴禮的話,之後卻搖著腦袋說道:“戴將軍,你的意見我不同意。我認為,晉兵遠來疲困,而且大軍所紮營寨也尚未堅固,咱們何不趁此良機,由我將軍,衝出關去殺他一陣呢?”戴禮聽罷,任由他怎麼勸,黃文寶就是不聽。戴禮阻擋不住,也隻得由黃文寶領兵衝下關,擺開陣勢與晉軍廝殺去了。
黃文寶帶兵出關的消息,劉知遠一早就從前線探馬口中得知,於是劉知遠也率領著大隊晉軍出營,到的陣前與黃文寶所率領著的賊軍相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