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章義節度使史匡威割據涇州和雄武節度使何重建率領著秦、成、階三州軍民拒絕遼使投降蜀國的檔口,正巧河東太原節度使劉知遠,乘勢崛起,雄長西陲之時。於是中原帝統,迫歸劉氏身上,又算做了一代的亂世君主。特筆提出,成一片段。
河東太原節度使劉知遠鎮守河東,本來是蓄勢待時,審機觀變之時,正巧的在自己接到晉主石重貴的告急文書讓自己發兵救援之時正是晉主石重貴被遼主耶律德光滅國之時,他那時就是再想發本部所有軍兵救援京都洛陽之時確已經來不及啦!
待的遼主耶律德光進入晉國京都洛陽城之時,也正是遼主耶律德光派兵分守四境,防備不虞之時,河東太原節度使劉知遠為恐遼兵強盛,一時便也不敢率兵反抗遼國,經過再三思量之後太原節度使劉知遠還是決定覺得自己應該試探試探遼主耶律德光對自己的態度。於是劉知遠便派遣自己客將王峻,齎奉三表,馳往京都洛陽城去一趟。劉知遠此去的目的有三:一是便是自己祝賀遼主耶律德光率領大軍進駐洛陽,二是表達一個意思就是說自己所據守著的河東境內全部土地,番漢雜居不一(劉知遠所占據的太遠附近有吐穀渾少數人等不少。),番漢人等雜居需要處理的事物過於繁多,因為隨在須防,還有就是需要處理的事情過於繁多,所以未便離鎮入朝。第三個所需要表達的意思就是因為遼國大將劉九一,駐守著南川緊要之地,有礙於自己前去洛陽朝賀的貢道,所以不得不請將劉九一將軍調開南川要地,好給自己讓出一條朝賀的必經一路,以便自己朝賀入貢。
遼主耶律德光,覽畢劉知遠寫給自己的表文,心中已然知曉這個河東太原節度使劉知遠有投降於自己的心思,心中頓時很是喜歡,於是便趕忙下令,命自己的左右近臣草擬了一章表文,以示對劉知遠的褒獎之意。
遼主耶律德光的左右近臣待的詔書草定之後,便交由遼主耶律德光過目,遼主耶律德光邊看邊點頭以示嘉獎,隨即特意的提起筆來,在表文中的劉知遠三字上,特意加上了你個一兒字。隨即又從身邊取出了木拐一支,作為賜物,交由近臣王俊,命王俊手持著詔書及禦賜木拐一支,還見劉知遠。
各位看官可能納悶了,為什麼遼主耶律德光要禦賜河東太原節度使劉知遠一根木拐呢?隻是因為這個遼主耶律德光對手底下的大臣們所賞賜之物,一向是以木拐為最貴重之物。這跟木拐就好比大約是漢朝舊製中對手底下所器重的大臣們所頒賜的幾杖相似一般。
各位看官,可不要小瞧了這跟木拐,就是直到現在遼國大臣中也惟獨隻有遼主耶律德光的皇叔,遼國開國皇帝的親弟弟,身居偉王之職的遼主耶律德光的親叔叔,授封過此物罷了。
話說這個王峻手攜著遼主耶律德光寫給劉知遠的詔書和禦賜給劉知遠的木拐之物,一路西行,所過之地所駐守著的遼國軍兵望見之後,無不紛紛避路讓行。由此可見得遼主耶律德光所禦賜給河東太原節度使劉知遠的這枝木拐,是何等的,非常鄭重的意思啦。
一路無事,話不多說。待的這個遼主耶律德光的近臣王峻到的河東府之後,劉知遠手底下的軍卒們望見之後,趕忙報告給了自己的主帥劉知遠。劉知遠此時就猶如沒有爹娘的孩兒一般,便趕忙親自出外,將這個遼主耶律德光的近臣王俊迎接進了自己的中軍大帳之內。待的這個王俊對著劉知遠呈上了遼主耶律德光寫給劉知遠的詔書,及遼主耶律德光對劉知遠所禦賜的木拐之物之後,劉知遠隻是略微的瞧了一瞧之後,也並沒有表現出什麼希罕之意之後,隻是很是冷淡的問及了一下京都洛陽城的情形及其晉主石重貴的情況之後,其他就也沒有什麼表示啦。遼國近臣王峻聽罷,那知這個王俊也是一個久居漢地之臣,於是便隻得對著河東太原節度使劉知遠回答道:“遼主耶律德光貪殘成性,在朝大臣們上下離心,我料定這個遼主耶律德光必不能久居中原。知遠!大王您若是舉兵倡義,必定能夠銳圖興複,海內也定然能夠響應您的,到的那時契丹胡兒又豈可久居中原之地,也必定會避難而退的啊!”
河東太原節度使劉知遠聽罷遼國近臣王俊的話語之後,對著王俊說道:“王俊大人,先前劉某我向遼主耶律德光遞去了三封表文,原本就是劉某我對遼主耶律德光的緩兵計策,並非就是心甘情願的要臣服於遼主耶律德光。隻是我不得不借我劉知遠之口,說出齎表本意。時至今日,我劉知遠就是想對遼國和遼主耶律德光用兵,也得應當審察機宜,是不是可以對遼國用兵!嗨!隻是,時至今日,遼兵新據京邑,未有他變,怎可輕易與遼兵和遼主耶律德光爭鋒呢?不過!好在這個遼主耶律德光,他專嗜財貨,欲壑已盈,我堅定日不久矣,這個遼主耶律德光必定會親率遼軍北去。更何況這個時候真是北方冰雪已消,南方卑濕之時,遼國軍兵俱都是北方兵士,對這個南方的濕熱天氣必然適應不了,所以我斷定遼主耶律德光等北國人等,必不可能久留此中原之地。我何不趁遼主耶律德光他北走之後,進取中原腹地呢!也唯有此計可保我大軍萬全之策啊!”遼主耶律德光身邊的近臣王俊聽罷,對著劉知遠的心思那是無比的佩服啊!於是便隻對對著劉知遠點頭稱讚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