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先帝遺詔誅杜威(1 / 2)

漢主劉知遠在對著宰相蘇逢吉、樞密使楊邠、郭威和宋州都指揮使史弘肇他們四人長歎一聲,說出了:“眼前國事,尚無甚危險,但須善防杜重威!”之後,便斃命駕鶴西去啦!

於是宰相蘇逢吉他們四位大臣便慌忙趨退,複請後妃、皇子等人為漢主劉知遠送終。

未幾即發哀聲,當由蘇逢吉趨入道:“且慢!且慢舉哀!皇帝有要旨傳下,須立刻辦了,方可發喪。”後妃等未識何因,隻因逢吉身任首相,且是顧命中第一個大臣,料他必有要圖。當即停住了哀,令他出辦。逢吉退出,見楊邠、郭威等,已擬好詔敕。即命侍衛帶領著禁軍,往拿杜重威及杜重威的三個兒子杜弘璋、杜弘璉、杜弘璲等人去啦!

此時此刻的杜重威還在自己的私第之中,安然的坐著,一點兒都不知道。所以也就沒有絲毫的防備,於是便在這毫不預防的時候,汴梁後漢禁軍突然衝入到了府門之內,杜重威眼見得禁軍進入到了自己的府邸之後,也沒有多想,便趕忙跪附在地,倉皇接詔。

可是,待的杜重威及其自己的家眷們剛一跪倒在地,口中呼道:“臣!杜重威接……”旨字還沒說出口,杜重威身上所穿的冠帶已然被禁軍褫去。

這個時候,侍衛才對著杜重威宣讀聖旨。杜重威已經被禁軍捉住,失去了行動自由,便也就隻聽侍衛對著自己宣詔道:

杜重威猶貯禍心,未悛逆節,梟首不改,虺性難馴。昨朕小有不安,罷朝數日,而重威父子,潛肆凶言,怨謗大朝,煽惑小輩。今則顯有陳告,備驗奸期,既負深恩,須置極法。其杜重威父子,並令處斬。

所有晉朝公主及外親族,一切如常,仍與供給。特諭。

杜重威聽罷侍衛所宣讀的聖旨,頓時被驚得魂飛天外。杜重威頓時急得帶哭帶辯,口呼自己冤枉。

這不廢話嗎!直到現在被判刑之人,都會對著警官高呼自己冤枉!

可是!偏偏宣讀聖旨的侍衛,一點兒都不給杜重威留情,待的聖旨宣讀完畢,便立即命令禁軍縛住杜重威,並將杜重威他的三個兒子拿下,一並牽出,就連杜重威他的妻室宋國公主,都不使訣別。

杜重威被侍衛們捉住之後,離開了杜重威的府邸,便被急匆匆的驅趕到了市曹之中,這個時候早就已有監刑官在等待著杜重威啦!

等到杜重威被押解到了市曹之後,監刑官也不待杜重威為自己申辯,便指麾兩旁的劊子手,趨至杜重威父子的身旁,拔出光芒閃閃的閘刀兒,對著杜重威他們父子四人的頭顱剁將了過去,隻聽得有三四聲“卡擦、卡擦、卡擦、卡擦”之後,杜重威父子四人的頭顱,便皆已被刀砍下,墮落於地。

杜重威父子四人同時進入的陰曹地府裏去,這不也正是天底下一大天倫樂事嗎。

隨即,監刑官又命令禁軍衛士們將已經屍首分離的杜重威父子四人的遺骸陳設於通衢之上,京城汴梁的老百姓們便一傳十十傳百的都人在一旁聚觀,來的這些人無不統統激起了一腔義憤,來的這些人或詬罵,或蹴擊,激動起來的老百姓們就連軍吏都禁遏不住。

霎時間杜重威父子四人的屍身便被憤怒的老百姓們給踐踏成為了一堆堆的肉泥,幾乎已經無從再辨認了。

該有此報,但至此始見伏法,已不免為失刑。

杜重威被誅之後,顧命大臣宰相蘇逢吉這才對皇後啟稟,可以為先帝故主劉知遠發喪啦!這時,方為故主發喪。並傳出遺製,封皇子劉承佑為周王,即日嗣位,朝見百官,然後舉哀成服。

新帝登基,那麼就得更改年號啦!先是漢主劉知遠欲改年號,宰臣蘇逢吉進擬幹和二字。漢主劉知遠便禦筆一批將年號改為了幹佑。

幹佑這不正好適與新帝劉承佑的名字相同,當時目為預征,所以後來新帝便沿稱幹佑,不複改元。

太常卿張昭,擬上先帝諡法,稱為睿文聖武昭肅孝皇帝,廟號高祖,嗣葬睿陵。統計劉知遠稱帝,未滿一年,不過時已易歲,曆史上算做二年,享年五十四歲。

新帝劉承佑既立之後,尊母李氏為皇太後,頒詔大赦,號令四方。

關中接得詔書,王景崇躊躇未定。王景崇之所以躊躇不定,便是為如何處置侯益的問題犯難。因為先帝劉知遠曾密令自己,如果侯益在入朝的事情上有小心思,那麼自己便可以便宜行事。可是現在先帝劉知遠已經故去,那麼新帝劉承佑在對待侯益的事情上是持一個什麼態度呢?

而且,這個侯益還是一個非常狡黠的人,也因為這個王景崇才有所懷疑。因為王景崇不知道這個侯益跟新帝劉承佑有沒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