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郭威領軍攻河中(2 / 2)

李審首犯軍令,飲酒少許,郭威在察得情跡之後,在第一時間便召李審來到了自己的中軍大帳。待的李審進入到了大帳之後,郭威便對著李審嗬斥道:“李審,你身為我帳下親將,膽敢違我軍令,我今日若是不對你加以刑罰,我郭威何以示眾!”

郭威說罷,也不帶李審爭辯,便喝令左右,推李審出了轅門,斬首示眾。

在這裏小子我不僅想起一首詩來稱讚郭威,詩中讚道:

用威用愛兩無私,便是諸軍用命時,莫怪將來成帝業,堯山兵法本來奇。

李審身為郭威帳下第一員愛將,即便就是李審他犯了郭威頒布的禁酒命令也被郭威給退出轅門斬首示眾了,這一下子可就把全營軍兵給嚇得不輕,使得全營眾皆股栗。

自此之後,郭威再頒布什麼命令,那都是令出必行。隻要將帥頒布的大小軍令,底下的人都嚴格遵守,那麼成功就在目前了。

在這裏,在說一說這個後漢二帝劉承佑時期的三叛作亂。

三叛連兵,首先發難的人是趙匡讚部下的趙思綰,他首先攜眾搶奪了長安城,第一個舉起了反對後漢朝廷的大旗。接著便是河中節度使李守貞和鳳翔節度使王景崇。他們這三個人當中似乎就屬趙思綰的罪過最為最大,而河中地區的李守貞次之,鳳翔的王景崇又次之。實則不然,李守貞的罪名最大!為什麼呢?因為李守貞先是背叛後晉朝廷投降契丹胡虜,後來又歸順後漢劉知遠,在劉知遠去世之後又舉起反旗公然反叛後漢朝廷。他李守貞的罪與杜重威相同,倘有明王,早已不赦。乃幸得免死,仍予旌節,複敢效重威故智,再生叛亂,罪惡至此,死有餘辜。

再說一說這個王景崇他可是受了皇命前來討乏叛賊的不成想他王景崇反自為叛,《春秋》之戮,寧能後諸!再看占據長安城的趙思綰,他其實就是一個瘋狂的暴徒罷了,若非李守貞、王景崇也接著造反,一將就足以將他給平之足矣。

因此,咱們在敘述三叛作亂之事的時候,是以河中李守貞為最詳,次之鳳翔王景崇,最後才是占據長安城的趙思館,而於郭威之首攻河中,趙暉之分攻鳳翔,亦具有褒詞,一褒一貶,筆下固自有陽秋也。

卻說河中叛帥李守貞,被郭威率領著的漢軍一圍就圍了逾年。郭威領軍這一圍城可不要緊,這可就要了李守貞的親命啦!為什麼呢?因為李守貞在城中被圍困的糧食已盡,十死五六,眼見是把守不住啦。

李守貞那可真是看在眼裏,急在心上啊!李守貞左思右想,發覺眼下自己除了突圍之外再無其他計策。

於是,李守貞這便召集起了敢死軍士五千餘人,分作五路,突攻長圍的西北隅。郭威老早就在提防著李守貞狗急跳牆,於是在發覺李守貞派出死士突圍之後,便在第一時間派遣部下都監吳虔裕,引兵橫擊,一舉便把河中叛兵給又掃將回到了城裏去了去,李守貞心有不甘又接連派出了數千死士分五路出城突圍,結果也是無一例外的都被郭威給各個擊破,結果可想而知,那就是李守貞派出的五路突圍死士俱都紛紛敗走,多半傷亡。

李守貞在經過了這一次慘痛的失敗之後,也就消停了下來。可是,李守貞消停了沒幾天,便又開始不老實啦!

這不,又過了數日之後,李守貞又派出了城中的守兵出來突圍,結果這一隊軍兵出城之後,不久就中了郭威的計,統統都陷入到了郭威的埋伏下的軍兵當中,他們的統將魏延朗和鄭賓二位大將也俱為漢兵所擒。

郭威對他們這兩位大將也不加殺戮,反而好言撫慰,魏、鄭二位將軍,在得知自己大難不死之後,便俱都大喜之下紛紛向郭威投誠。

郭威於是便立即下令,命令他們二人親作書信一封,射入城中,招諭李守貞部下副使周光遜,以及李守貞部下驍將王繼勳、聶知遇等人。周光遜等人在接到了魏、鄭二位大人的書信之後,心知自己的所作所為是不對的,於是便親率自己的部下僅餘的千餘來人出城投降來了。

自此之後,嗣是城中將士,陸續出來,統向漢營投降。郭威眼見的城中守軍守將越來越少,於是乃下令各軍,分道進攻,各軍聞命,當然踴躍爭先,巴不得一鼓就下。怎奈城高塹闊,一時尚攻它不進,因此一攻一守,又遷延了一兩月。想是李守貞命中數定,尚有一兩月可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