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長安趙思館伏法(1 / 2)

趙思館聽罷李肅的話語之後,經過再三尋思,發覺現目前自己也就隻有這麼一條路可走啦!於是,趙思綰便立即下令,命自己的師爺起草文書,撰成二表,一表是由李肅出名,一表則是他趙思綰自己出名,待的師爺寫好了文書之後,趙思館看罷覺得沒有問題了,這才遣使詣闕。

使者從趙思館手中接過了這兩封文書之後,藏在了貼身衣物之內,這便趕緊出城而去。

使者走後,趙思館這便盼月亮盼星星的盼著使者歸來。

待過旬餘,趙思館終於得來了之前他自己打發出去的那名使者。趙思館得去使返報,這才知道朝廷已經赦免了他的罪過,不僅不計較他之前所犯下的過錯而且還將他調任他鎮為行政長官,趙思綰聽罷心中大喜。

趙思館將使者盼回來了之後,趙思館接下來的日子裏便是盼望著朝廷頒發的赦免書及其任免書。

這個願望,沒有讓趙思館等太久。

未幾朝廷頒布下來的詔敕便頒到了趙思館所在的行營當中,詔書中寫到授趙思綰為檢校太保,調任華州留後。

詔書頒布下來,送到了趙思館的行營之後,過了沒有多久,便由郭從義派人先來一步通知趙思館,郭從義不久即將入長安城城中,令趙思綰趕緊攜帶著人馬出城受降,趙思綰接到了郭從義派來的人的通知之後,便即刻召集人馬,釋甲出城。

在長安城外,趙思館一行人恭恭敬敬的站立在了來往長安城的官道之上等候著郭從義的到來。

過不多久,郭從義便攜帶著人馬浩浩蕩蕩的從官道上,向著趙思館等人走來,趙思館見到之後,趕忙對著郭從義行跪拜之禮,郭從義在馬背上也對著趙思館做了一揖權當作還禮啦!

隨即雙方聚集在一起,前往長安城內趙思館的行營而去。到了行營之後,趙思館拜受了朝命之後,便遂與郭從義當麵交談起了自己何時起身前往華州任職。

他趙思館可是盼望著自己指日就能夠前往華州任事。

可是,真的到了起身的日期了,趙思館又反悔啦!遲遲不肯動身!為什麼呢?因為啊!趙思館忽然之間就明白了,自己在這長安城還能做一個山大王,可是一旦自己離開了自己的地盤,離開了長安城,可就真成了龍遊淺水,虎落平陽啦啊!

趙思館於是便找向郭從義,說自己行李尚未準備齊全,所以還得晚個一兩日才能動身!郭從義也不便催促趙思館太急,於是他郭從義便答應了趙思館的要求。可是,郭從義也留了一個心眼,那就是之後,郭從義許下命令,令全城百姓解除武裝,惟獨獨派兵隨入長安城,守住長安城的南門。

可是又過了個三五日,他趙思綰任然是遲留未發。郭從義問他這一次是為了什麼?害得大軍未能出發呢?趙思館任然是妄稱是大軍行裝未整,改易行期。

這麼一推可就推了好幾次,可是他趙思館卻得意忘形的忘記了一句故人的老話,那就是:有再一再二,沒有再三再四。

至再至三之後,郭從義便乃與自己的副手王峻二人商議道:“王兄弟看到沒?這個趙思館還真是狼子野心不改啊!像他這種狼心狗肺的狗東西,始終都是不可用之人,依我看咱二人何不早一點兒將他除掉,也好杜絕後患!”

卻不料的,郭從義說完之後,卻遭到了王峻的反對!

王峻為什麼反對呢?為什麼不讚同郭從義的提議呢!

王峻之所以不甚讚成郭從義的觀點,那是因為王峻認為對於像趙思館這類人不是他們兩個這等級別的人可以動的了的,就是想要動他也得先稟告三軍主帥郭威。

王峻之所以這麼說,其實他也留下了一個心眼。那就是,他說此事須稟命郭威,那便是為了兩不相容之故。

郭從義沒能得到王峻的支持,便又聽從了王峻的建議,派遣得力人手前至河中行營,對郭威親自稟報自己想要清除趙思綰的想法。

郭威聽罷,由於自己身負皇命,是漢主劉承佑讓他前來率領三軍討伐河中節度使李守貞,鳳翔節度使王景崇還有就是這個割據長安城的趙思館。自己領著大軍打了這麼久,三處叛賊,自己一處也沒能夠打下來,心中怎能不急,現在突然聽到趙思館有投降於己方的意思,再說郭從義也有除掉他的意思。那麼就讓郭從義去除掉趙思館去吧。

這樣做,對於他郭威自己來說可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啊!因為,郭從義成功除掉了趙思館,那麼除掉趙思館的功勞還是自己這個三軍主帥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