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輦和張思練二人投降之後,鳳翔城裏現在能夠做主的也就隻剩下一個周璨啦!
王景崇的幕客周璨其實也早就有了降意,於是便也緊隨公孫輦和張思練二人的步伐也率眾出城去啦!幹甚麼去了?這還用說嘛?當然是出城投降漢軍主帥趙暉去啦。
趙暉聽說之後,二話沒說,便接受了他們三人的投降,同時在第一時間親自引領著兵將進入到了鳳翔城中。
到了鳳翔城中的王景崇的府蜀之後,趙暉又派人在一片廢墟之中檢出了王景崇的燼骨,折作數段,盛殮了起來。
隨即,趙暉又當即立下的曉諭大眾,禁止一切人等侵掠城中百姓。同時,還在第一時間寫好了捷報,立刻派遣部吏前往京城汴梁奏報捷報去了。
這下一來,長安城趙思館在第一個被打敗了之後,河中李守貞第二個伏誅,鳳翔王景崇第三個在老天爺的收拾下也被殺敗啦!這樣一來,困擾了漢主劉承佑多年的三軍叛亂最終全部被撲滅啦!
了卻了這三撞煩心事之後,漢廷當然又會有一番賞賜了,這個咱們也就不再一一細表啦!
於是三叛俱亡,封賞自是會有的,懲罰自也是必不可少的。
當時另有一位當朝大員,也被坐罪屠戮。看官欲問他姓名,別忙!現在就給你們一一道來。
要說這位當朝大員是誰?他非是旁人,他正是那當朝太子太傅李崧。
李崧受禍的原因,與三叛不同。至於為什麼不同呢?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從前漢主劉知遠率領著部眾進入汴梁之時,李崧北去未歸,他所有在朝中的宅舍,也盡皆被漢主劉知遠賜給了蘇逢吉,蘇逢吉既得李崧的宅第之後,凡宅中宿藏,及洛陽別業,也悉數被蘇逢吉給占有了。
等到了李崧得以複還京都,漢主劉知遠也不得不表示一番,於是便封李崧為當朝的太子太傅。但是,由於之前李崧的全部家產漢主劉知遠都已經封賞給了蘇逢吉,自己也不便再從蘇逢吉的手中要過來,所以也就沒有將李崧的原有家產再還給李崧。李崧由此也就沒能得以給還全部家產。
李崧這個時候心中也是自知自己形跡孤危,也就不敢生怨,為了自保,也就將尚存在自己手中的田宅債券,俱都拿出獻給了蘇逢吉。
嗯!不得不說,李崧這一記馬屁拍的不錯。
可是,你李崧自認為馬屁拍的不錯,可是人家蘇逢吉不這麼認為。人家蘇逢吉本不願意接受的,可是當著李崧的麵子,也不好麵斥,也就隻得強顏接受了下來。
待的,蘇逢吉將李崧打發走了之後,他便對著家人,說道:“此宅是出自聖上特賜得來的,又何用的著他李崧來給我獻什麼田宅地契呢?難道還想賣給我一個人情不成?”
蘇逢吉在接受了李崧的地契之後,李崧本以為蘇逢吉會對自己有所照顧,可是蘇逢吉並沒有這樣做。由此,這個蘇逢吉便從此與李崧有嫌。李崧也此便也記恨上了蘇逢吉啦!
李崧有個弟弟,叫做李嶼,他是一個嗜酒如命,而且又毫無常識的人,他還嚐與蘇逢吉的子弟們往來,結果有一天他喝醉了酒,酒後忘情,便口中說出來一些怨言怨語,說蘇逢吉故意奪取了他兄長李崧的居第。
蘇逢吉的子弟聽到這些言論之後,當時下也沒有什麼變態,不過在他走後,便趕緊跑到了蘇逢吉的府中,對著蘇逢吉訴說了這一番言論,蘇逢吉聞言,便對李崧銜恨益深。
翰林學士陶穀,先前為李崧所引用,可是等到了蘇逢吉得勢之後,便也就舍棄李崧轉投到了蘇逢吉的麾下,陶穀也心知蘇逢吉與李崧有過節,為了能夠得到蘇逢吉的賞識,便也就時不時的誹謗李崧。
可巧這個時候,三叛連兵造反,都城震動,史弘肇巡邏都中,遇有罪人,不問情跡輕重,一古腦兒置入叛案,悉數加誅。李嶼的仆夫葛延遇,逋負失償,被李嶼杖責,積成怨隙,遂與逢吉仆李澄,同謀告變,誣蔑你嶼謀叛。
結怨小人,禍至滅家。但陶穀文士,以怨報德,遑論一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