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後周顯德元年,也就是在公元九百五十四年的一天,後漢高祖皇帝劉知遠的親弟弟,也就是原來的後漢河中節度使劉崇所一手建立起來的北漢勾結草原上的強國契丹一同南下侵犯中原,現在已經成為了後周世宗的柴榮緊急召集各部大臣庭議,廷議的內容就是討論柴榮想要禦駕親征的事情,身為宰相的馮道,聽後是極力的製止。
後周世宗柴榮,於是便對著眾人說道:“唐初,天下草寇蜂起,那還不是唐太宗李世民親自帶兵才平定下來的啊,怎麼我就不能去了呢?”這個時候馮道為了製止住柴榮,將柴榮想要禦駕親征的念頭給扼殺在萌芽階段,也就隻得硬著個頭皮對著柴榮奏道:“陛下您比的了唐太宗否?”柴榮聽後,怒道:“馮相!你真是好大的膽子,我敬重你,是因為你年歲大了,你可不要給我在這倚老賣老啊!”就這樣,柴榮惱羞成怒,竟然罷免了馮道的相位。
罷免了馮道的相位之後,柴榮任然說道:“以我兵力之強,破劉崇,就好比泰山壓卵一樣,得來全不費工夫!”因為,柴榮罷免了馮道的相位,所以,在場的大臣們誰也不敢再勸。於是,他便率軍兼程速進,在高平之南與北漢軍遭遇時,右軍樊愛能,何徽部不戰遁潰。在危險時刻,柴榮不畏矢石冒死督戰,北漢驍將張元徽被殺,劉崇單騎北逃,契丹軍退逃。此戰鞏固了柴榮的地位,他趁勝整飭軍紀。樊愛能、何徽等70多名將士因臨陣脫逃悉數斬殺,同時對作戰有功的李重進、趙匡胤等將士給予重賞。冊封衛國夫人符氏為皇後。
同年五月,柴榮又乘勝追擊,將北漢都城太原包圍,但由於糧餉不繼,未能拿下太原。
同年六月,柴榮見自己一時之間糧草不濟,於是便下詔班師,車駕發離太原。過新鄭親拜嵩陵,祭奠而退。到了七月份,柴榮拜範質為司守徒兼門下侍郎、平章事、宏文館大學士;李穀為守司徒兼門下侍郎、平章事、監修國史;王溥為中書侍郎兼禮部尚書、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不由科進第的魏仁浦聘為樞密使、檢校太保,麵對議者曰:“顧才何如耳!”百官上表請以九月二十四日誕聖日為“天清節”,從之。
還是在這一年的九月,右屯衛將軍薛訓,因“監雍兵倉,縱吏卒陪斂”被除名,流放沙門島。宋州巡檢供奉官、副都知竹奉璘於寧陵縣,因“盜經商船不捕獲”被斬。時間到了十月,柴榮吸取高平之戰周軍將不用命、士不能戰的教訓,下令整頓軍隊,他說:“侍衛士兵,老少相半,強弱不分。”“況百戶農夫,未能瞻一甲士。且兵在精不在眾,宜一一點選。精銳者為上軍,怯懦者任從安便,庶期不用,又不虛費。”柴榮遂命趙匡胤負責,廣募天下壯士“選取優者為殿前諸班”,通過整頓,禁衛軍成為一支威震鄰國無比強大的軍隊。
就這樣,柴榮被後世的史家們尊稱為”五代第一明君”,堪稱照耀黑暗時代的一顆璀璨明星。
柴榮他自15歲開始從軍,24歲便拜上將軍,33歲的時候接任了郭威留下的後周帝國開始稱帝。柴榮不僅精明強幹,而且還非常的節約簡樸,由於他的這些個好處為他贏得了廣泛的擁戴。
柴榮在位期間,采取了一係列的改革措施,利於休養生息。在文化上,他大力延聘文學之士,實行考試製度;重視國家的藏書和文化建設。曾多次親臨史館視察藏書情況,在親臨史館的時候見藏書太少,便下詔采取激勵政策,欽定凡獻書之人,均給以優賜。聚而又校,選常參官30人,對所藏圖書進行校讎、刊正、抄寫,並令在書卷末署校書名銜。為後周國家藏書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