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神臂軍(1 / 2)

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年底,鎮守雲南的沐晟(黔寧王沐英次子)建議朱棣對安南用兵,朱棣表麵上拒絕,暗地裏卻給他的親信,也是靖難功臣的朱能、張輔下密詔,讓他們做好對安南作戰的準備,並要求他們組建一支“神臂軍”,在戰爭爆發後進入阿瓦王國(緬甸古稱)執行一項秘密任務。

這也是“神臂軍”這三個字第一次出現在史籍中。

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6月,明軍正式出兵安南,並且勢如破竹。就在朝廷內外所有人的目光都被這場戰事吸引時,朱棣又密令一個名叫薛聚的將領,率領“神臂軍”從雲南出發,進入阿瓦王國內的果敢地區,並且一路向南,“密行深林,未知所蹤,聚不為黔國公號令,兵事唯帝可知。”《國榷》中的這幾句話的意思,是薛聚的部隊從雲南出發進入原始叢林,當時雲南的最高軍政首腦,是黔國公沐晟(傅友德、沐英評定雲南後,沐英世守雲南),但薛聚卻根本不聽沐晟號令,“神臂軍”直接聽命於朱棣。

毛世同的文章寫到這一段時,我看到小雨用紅筆在旁邊批注了幾個字:“薛聚也是靖難功臣,而且和鄭和一樣,是朱棣的貼身太監”。

看到這裏,我心中一動:這就有點意思了,朱棣派一個心腹太監領著一支部隊去現在的金三角地區,這是做什麼?難道是找建文帝?

要知道,一直有曆史傳聞說,鄭和下西洋的使命之一,就是尋找在靖難之役中失蹤的建文帝朱允炆。

回到毛世同的這篇文章裏,他說,在越南的《大越史記全書》(也是用中國文言文寫就)裏,也曾提及“神臂軍”。說明軍攻破升龍(也就是現在的越南首都河內)後,安南有一支軍隊逃到了升龍附近的一座山寨裏。明軍緊追不舍將之包圍,但那座山寨地勢極為險要,明軍屢攻不克。明軍統帥張輔無奈之下,寫戰報給朱棣訴苦。朱棣的回信說讓他別著急,很快會有“天兵”來助。

過了三個月的一天清晨,還在睡眼惺忪的的明軍忽然看到對麵的懸崖峭壁上布滿了人形的影子。他們的第一反應是不知道從哪裏來了一群猿猴。但很快,他們就發現這些“猿猴”居然是和他們一樣,身穿鴛鴦戰襖的明軍士兵。

而山上的安南軍隊也萬萬沒有想到,居然會有明軍能夠爬上懸崖峭壁,因此等到這些明軍士兵爬上來時,很多安南士兵還在睡覺,稀裏糊塗就丟了腦袋。

明軍大獲全勝後,張輔驚喜之餘,問這支如同“天兵”一樣的明軍來曆。這支明軍的首領自稱他們是“神備軍”,直接聽命於大明皇帝。張輔奇怪地打聽這支部隊在編製上,是否屬於京城禁衛軍三大營之一,以及來到這裏是為了執行什麼樣的任務,“神備軍”首領隻是笑而不答,當天下午,就率眾離開,不知所蹤。

毛正同認為,這裏的“神備軍”,就是中國典籍裏的“神臂軍”。而且,從種種跡象上來看,這些“神臂軍”此後一直就在那一帶活動,即便是明宣宗朱瞻基繼位並且從安南撤軍後,也這支部隊也沒有回國。

而且,明朝的皇帝似乎一直非常關注這支在永樂年間奔赴異域,執行神秘任務的部隊。

比如正統七年,明英宗朱祁鎮就曾派使者前往西南阿瓦古國,試圖與“神臂軍”取得聯係。使者這一次有沒有見到“神臂軍”的人,史無記載。但第二年,使者回到北京,與朱祁鎮密談了兩個時辰,內容不得而知。密談後,朱祁鎮立刻令錦衣衛將還在北京居住的、薛聚的父親和兄弟三人逮捕入詔獄,這三人最後都死在詔獄之內。

此後,明朝曆任皇帝都會派使者前往阿瓦,拜會阿瓦國王。但毛正同分析,實則這些使者在和阿瓦國王會麵後,都會前往果敢地區,深入原始叢林去尋找“神臂軍”,試圖與“神臂軍”,或者“神臂軍”的後裔取得聯絡。

到了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元月,據《明神宗實錄》記載,萬曆皇帝忽然下令追封薛聚為寧遠侯,說他“不辭辛勞,埋骨異域”。而這,也是薛聚與“神臂軍”最後一次出現在中國的典籍裏。

這些都是中國史冊典籍中的敘述。

而在現在在果敢地區還有金三角其他華人聚居的地方,仍然有關於“神臂軍”或者“神備軍”的一些傳說,說阿瓦國第十七代國王曼勒支統治的第六年(大約是1408年左右),在金三角密林深處的某個地方,突然出現了一批神秘的人物,隻要有人靠近他們的駐地就格殺勿論。

當地人起先還以為是野人,但後來發現居然是穿著明軍軍裝的士兵。這些人中,有些後來走出深林,試圖融入當地部落百姓的生活,他們會遭到同伴的追殺。有些被當地部落百姓俘虜,不肯屈服,被殺後也埋葬在附近。他們還會時不時出來搶附近部落中的女人,回來後婚配生子,繼續在密林中活動,殺死試圖靠近的人。一直到阿瓦國被東籲王國滅亡(1604年),這批人仍然在鬧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