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她是個明粉(1 / 2)

看到這裏,我覺得這位毛正同恐怕當學者還不夠格,寫些三流的傳奇小說還是挺OK的。這本明清史論文的合集估計也不是什麼非常嚴謹的曆史學著作,而是自費出版的文字垃圾。

可是小雨對毛正同的這篇文章似乎非常在意,比如文中提及《洪武野獲編》,她在旁邊注釋:這本書已失傳;文中說起“滿裏亞陀”,她用紅筆劃下,並且打了三個驚歎號。

沒想到她對這類獵奇的故事這麼感興趣。

接下來,我在那堆書裏麵繼續翻找,發現都是一些曆史方麵的書籍,以明史居多,比如幾本《國榷》,還有幾本《明實錄》。還有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蔡東藩的《明史演義》,連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十六世紀明代之稅收與財政》也在赫然在列。

還有一些曆史論文集和小短篇,都是探討洪武、建文以及永樂三朝時,沐氏統治雲南,以及明朝與西南方向包括安南、阿瓦等國關係的文章。有些出自大家之手,有些則是通俗作者的作品,故事很精彩,但經不起推敲。

我心中微微一動:記得當初小雨剛來公司工作時,有一次我看她在午休時捧著一本《十六世紀明代之稅收與財政》在啃。黃仁宇的書從《中國大曆史》到《黃河清山》我全都看過,唯獨這一本我讀到一半就放棄了——實在太過艱澀。當時我就好奇地問她,怎麼喜歡看這種書。

她說道:“因為寫得好看嘍。”

我當時存心逗她道:“是不是心目中的男神喜歡明史,所以你也想學點明史要去勾搭?請教我嘍,我可不比寫《明朝那些事》的當年明月差。”

當時小雨並沒有回答我的問題。

她隻是抬起頭看著我,臉上浮現出一種略帶羞澀的笑意。那笑容實在太嫵媚,讓我心裏頭就是一蕩,現在想來,也許就是那一刻,她把自己的樣子印進了我腦子裏最深的那個部分。而我心裏麵也隱隱地開始了某種幻想:她看這種書,是不是因為知道我也很喜歡曆史?又或許,我們除了工作,還能有其他話題可聊?

可惜,在那之後,我再也沒看她閱讀過史書,也沒再和她聊起過曆史。

現在看來,她的確是在曆史這門學問上下過番工夫的。隻不過,我覺得她看這些書,未必是興趣使然,而是為了尋找某個問題的答案。而這個問題,與毛正同那篇“論文”裏的“神臂軍”有關。

猶豫再三,我還是打開了小雨的筆記本電腦。讓我有些意外的是,電腦沒有設置開機密碼,桌麵背景閃現的那一刻,我的心就是“砰”地一跳。

這是一張照片,拍攝在沙漠裏。烈日當空,一輛敞篷吉普車上,小雨坐在後排,身上是一件雜色長袍,白色的頭巾包裹住頭顱,兩隻手伸出兩個大拇指,麵對著鏡頭露齒而笑。

她的身旁,戳著一把槍,不是AK-47,應該是以色列的加爾裏突擊步槍。

而在車的駕駛座上,坐著一個人,一身花襯衫,衝著鏡頭壞笑著。這個人的還把一把加爾裏突擊步槍舉起來,扛在肩膀上。

那不就是我嘛。

我花了足足有三十秒鍾才想起來,自己在什麼時候拍過這樣一張照片:大概是半年前,公司組織去西安旅遊。行程結束後,我、小雨還有其他幾個覺得還不盡興的同事索性請假又跑到敦煌去玩。在路上,有一家射擊俱樂部,玩的是BB彈,還可以在俱樂部的沙漠地裏開吉普車。

雖然印象已經非常模糊,但這張照片,應該就是那時候拍的。

看到小雨的私人筆記本電腦的桌麵背景居然是這個,我隻覺得胸口燥熱,呼吸也急促起來。

電腦桌麵被整理得非常幹淨,除了我的電腦和幾個常用軟件的快捷方式外,隻有三個文件夾——“流年之印”、“心弦之音”。

“流年之印”裏都是照片和視頻,絕大多數都是她在朋友圈裏發過的,比如學古箏的樣子,自己親手做的甜點等等。

拖到最後,有一個文件夾十分奇特——它的名字是“地獄時光”。

雙擊點開後,文件夾裏有大概十幾段視頻。

這些視頻先不論內容如何,統一使用的封麵就足夠刺激眼球——一隻用暗紅色線條勾勒出來的野獸,很像是狗,張揚舞爪,目光凶惡,那樣子讓人能夠迅速聯想到柯南道爾筆下的“巴斯克維爾獵犬”。

而且,這條獵犬還有一個詭異的地方——它的頭不止一個。

難道這就是希臘神話中所謂的地獄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