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文富武,到不是說練武的就都能發財,實指古代家事殷實者方才習武,光那兵器和補藥就不是尋常人家負擔得起。
學武是個苦差使,更甚與寒窗苦讀,如果認為隻是個費力、摔打筋骨的活,那您就真是門外漢了,變幻莫測的招式和高深的武學原理、功法,那樣不是令腦細胞大量死亡的東東。上學還有節假日,但學武可得“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不得一日歇息,有道是:“練武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一日不練,自己知道;兩日不練,敵人知道;三日不練,就是無人不曉了。
這一練可就是一輩子!
王老走後一個多月,梁超方才被老僧行空救醒,得知王老早已離開,嶽中華被傳到了不知何地,很是茫然,讓他一時不能接受,但梁超畢竟是個孩子,一段短暫的日子後,就因生活的辛苦忘記了原先的煩惱。行空和尚給梁超在茅屋旁邊搭了更加簡陋的屋子,梁超認為自己的待遇還不如狗,茅屋經常倒塌不說,每天水果、水果還是水果,吃的梁超那個煩啊!好在行空每星期都給他從湖中抓一條金鯉魚讓他 喝血、生吞,不過味道還是不錯,其生肉入口即化,滿嘴流香。每次吃完,都會化做絲絲靈氣從口中直衝入身體百脈,如糊塗灌頂,全身無數毛孔大開,大量元氣灌入全身肌肉、器官中,改造著他的身體,那感覺真是奇妙無比,令他對生活還有點盼頭。
少林寺自古有先練脾性的規矩,任何人都要從雜役活做起,先是劈數月柴火,才能升級為挑水,至於做飯,沒有一年半載的工夫莫想。
這劈柴時,力道很有講究,潑得一番工夫方可幹好這活計。
挑水時,那木桶大的過分,足有半人高,把一大池子的水挑滿可不輕鬆。
最講究的是做飯,在少林做飯,沒幾分功夫可不成,做飯時要倒掛在梁上,用棍子長的大號炊具烹飪,最難的是炒菜,倒掛著就夠別扭了,那嗆人的油煙再熏上來……
這裏麵很是有些門道,少林功夫內外並重,強健的體魄自是必不可少,這些雜活即可鍛人性子,又可強體魄,一舉兩得,所以數百年一直沿襲下來。
梁超的內力來得太過容易,根基不穩,武學基礎接近於零,如不補上這些環,對將來的發展會有很大阻礙,所以沒教他什麼高深武學,除了每晚讓他練少林洗髓經,以凝聚內力改造體質外,就沒教其他東西。由於不宜在強化內力,所以太始丹訣也不能練了,每晚隻運行一次洗髓經倒頭就睡。
於是呼,每日天色灰蒙蒙時,梁超便起身,開始苦難的雜役生活。
按行空的說法,梁超功力不凡,所以工作量自然也得相應提高,於是,別的小僧人五點起來,他三點就得往起爬,才能劈出足夠所有僧人一天用度的柴火。
啃完幾個純天然綠色野果後,接著紮馬步、站樁,各一個時辰。沒練過武的人腳步是虛的,頭重腳輕,輕輕一絆即摔個大馬哈,所以不管各門各派,都會習紮馬步,練長久了,對輕功、步法都有很大益處。
別看梁超身具雄厚內力,武功上還真是一初哥、菜鳥,曾跟著騙錢的教練練過一段三腳貓,再說他那時才五歲,能學點什麼,紮馬步到是會,但紮的那叫個難看,屁股撅的老高,被行空狠狠地踢了幾次後才改正。梁超雙腳分開成馬步樁站立,寬約與肩同,屈膝下蹲,膝蓋不超過腳尖;猛地挺胸收腹,沉肩墜肘,雙手成拳抱於腰部,拳心向上,拳眼向兩側麵。頭正頸直,平視前方;這才算學會了標準的馬步,梁超還經常扭過頭來看看屁股後翹了沒,看來對師傅的腳踹是心有餘悸啊!
深吸口氣,開始紮馬步。
紮馬步看似簡單,實則困難無比,人人能,但想紮好就難乎其難了!一紮開,全身的力量盡數壓在腿上,一開始還沒事,時間一長,雙腿就開始發抖,那真是苦不堪言。普通人紮個十幾分鍾就堅持不住,行空將梁超的大部分真氣封住,十層隻流給了他一層,還是讓他練習輕功、氣機運用的。不能用真氣的梁超隻能乖乖的紮馬步,還好梁超的身子骨鍛煉的不錯,紮了小半個時辰 也沒感到疲勞,可剩下的大半個時辰可算讓梁超充分體驗了習武的艱辛,全憑毅力硬是一口氣堅持下來,完成後身上真是汗如雨下,腿軟得像麵條,死狗般趴在地上一動不動。
不要說繼續站樁了,連上午的訓練都無法進行,行空和尚見自己的徒弟如此不堪,非常惱火,不知從哪找來了四個黑黝黝的鐲子,套在梁超手腳上,梁超立即感覺身體猛地一沉,差點一頭栽倒,搖搖晃晃的勉強行走。行空為了梁超每天的訓練能進行下去,把站樁撤了,紮馬步的時間變為浮動,最低半個時辰,最高沒上限,本以為輕鬆了的梁超一聽師傅說要在他的監督下進行立馬又蔫了,不過能睡到五點再起也讓梁超直呼“萬歲”,畢竟孩子都貪睡麼。
一片丈高的大架子,其下掛百餘劄料多層縫製的布袋,組成一個個陣法,袋長約一尺二寸餘,中空灌注鐵砂,百餘布袋分為二十四斤、三十六斤、四九斤三種,袋高約齊人的胸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