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玉前世並沒有研究過清史,但是隱約還記得,雍正子息單薄,允祥的一個女兒後來就是過繼給雍正養在宮中,受封為和碩格格的,而他另外幾個女兒都沒有享受到這個殊榮。
但是自己,說好聽點不過是允祥的養女(實際上她自己並沒有答應,這隻是某人單方麵的意願而已),說難聽點她不過是一個父母雙亡的無依無靠的孤女,即使祖上有著莫大的皇寵被賜為旗人,但骨子裏她始終是個漢人女子。她有什麼資格獲得和碩格格的稱號?
最重要的是,允祥胡鬧也就算了,為什麼雍正也跟著頭腦發昏?就算他們都老糊塗了,可乾隆還很年輕,但是聽兆佳氏的意思,也是在跟著胡鬧。
馨玉發現,即使自己多活了一輩子,還是看不透這些皇室中人到底是怎麼想的。
雖然馨玉一直因為這個意外的消息而茫然,呆愣,但是其他人可一直都是好好的。三天後,聖旨就送到了怡親王府,馨玉被封為“和碩沁嵐格格”,食郡君祿。然後是大量的賞賜,以及正式的格格服裝,日常服裝、外出服裝乃至出席大型正式場合的禮服。在馨玉自己都還沒有回過神的時候,她已經不再是沁林覺羅家的一員,而成為愛新覺羅的一份子。
對於這樣的情況,她都不知道該怎麼反應,也隻能嚴令跟著她的人不準透露任何消息給賈家的人——不管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她絕對不允許自己成為賈家的一枚棋子。
對於這位新冒出來的和碩格格,整個宗室都給予了極大的重視,她是怡賢親王的義女,先帝確定的名分,當今聖上決定的封號。至少在現如今的眾多格格當中,她的身份簡直比皇宮裏的那幾個格格還要尊貴。
從馨玉受封到兆佳氏的壽辰,怡親王府是車水馬龍絡繹不絕,人們或是好奇,或是不屑,或是巴結,都跑來看這位新冒出來的格格,送的禮物堆滿了馨玉住的飛逸軒的兩間廂房。
不過還好,馨玉一開始就躲在了兆佳氏這裏,而且表明是堅決不見任何人,一般人也不敢來打擾兆佳氏,所以真正見到馨玉的人,可以說少之又少。
不過即使馨玉如此,有些人還是不得不見的,譬如南安王太妃。對於南安王太妃這個人,她一直是很不喜歡,甚至是厭惡的。在原著中,南安王兵敗被俘,兩國和談需要和親。本來和親人選當仁不讓的應該是南安王的女兒的,但是南安王太妃舍不得,於是她使用手腕認探春為女,然後讓探春頂替自己的孫女兒遠嫁。雖然這個事件當中也不乏賈家那些攀附權貴的人的推波助瀾,但是南安王太妃卻是罪魁。
而此時的南安王太妃還沒有幾年後的那種蒼老的感覺,或許是因為她還沒有經曆兒子被俘生死未卜的折磨吧。此時的她的華貴雍容的,高貴的氣質即使在兆佳氏旁邊也絲毫不遜。而且,此時她看向馨玉的目光是和藹的,是慈愛的,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或許是經曆了前世的背板,馨玉就是能看出她眼中的不屑來。
其實也不能怪她吧。南安王最早是跟隨皇太極打天下,因軍功封王,後來南岸一脈就一直掌控著軍權,而且聖寵不斷。對於馨玉這樣突然冒出來的格格,哪怕是位比郡王的和碩格格,在她看來也不過是個暴發戶而已,根本就不值得注意。或許,唯一值得注意的就是出眾的容貌,看在以後會有什麼利用價值。
另外一個馨玉注意到的人是北靜王妃。之所以注意到這個人,是因為在後世的很多紅學考究的中,都說黛玉最後沒有死,而是嫁給了北靜王為妃,證據就是就是寶玉轉送了北靜王初見他時送他的禮物給黛玉,這是一種明顯的不自知的牽線行為。而這個行為的證據就是他與蔣玉菡初見時交換了汗巾,而他的汗巾其實是襲人的,後來襲人嫁給了蔣玉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