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請留意!不笑生新書《鐵翼鷹揚》已經在17k開始上傳,書號:586,現正在衝擊“火熱簽約新作榜”請弟兄們多多支持,把這兒的票票一定!一定!一定!全都投過去,不笑生在這裏感謝弟兄們的支持,努力把新書碼得更好看!而且本書已經結束,新書將要開始每三更,更新時間分別為中午1點、晚8點,晚1點,敬請兄弟們支持不笑生新書。
***************************************************************************
就在神州軍在鎮江城中血戰之時,嶽效飛及慕容卓兩人率領一個海軍6戰隊一個團來到揚州城外。
對於揚州城,嶽效飛的感情是相當複雜的。揚州十日就是因為當年史可法率軍抗清,使清軍連戰連損,才使清軍進行了揚州十日。所以揚州百姓的忠烈始終深深映在嶽效飛的腦海之中。
這些忠勇的百姓甚至比那些明朝那些隻知內部相互傾軋的所謂“忠臣良將”們好的太多了,就如同魯監國朱以海一樣。無論是嶽效飛曾經在曆史書中看到的,還是來到這兒來自軍事情報局的消息之中,都明他是一個決心抗清的地方政權。
這才使嶽效飛下決心將戰車及各種武器裝備賣給他,誰能料到背靠著堅固的“蘇州防線”依然可以輕易被清軍所攻破,不能不是讓人大跌眼鏡。
而就實際情況來,魯監國的政權實際不是亡於抗戰不利,他的覆亡實際就是那些大臣們搞得鬼。
否則不少史學家看不起崇禎完蛋之後,所組立的那些明的朝廷。因為,那些朝廷之中幾乎沒有一個大臣真心抗戰,幾乎沒有一個不先想到吞吃其他勢力。
其實不吞就沒有合力,而吞了使諸勢力不敢有合力,相互之間的不信任是這些朝廷最終亡於敵手的根本原因之所在。這也是現代史學家對於這一時段當上,所謂的無論英雄、梟雄全都沒有好的評價的原因。
倒是揚州、揚州城的百姓,因為那一戰、因為那些災難和傷害而名垂青史。
這也是盡管現在神州城的那些民船,因為連續十數日日夜不停的轉運已經顯出了疲態,而且現在從江南撤出的人口已經將近百萬,已經過了神州自由邦所需要的人口數量,而嶽效飛依然執意要移走揚州百姓的原因之所在。
“這樣忠烈的百姓留在這兒做什麼?難道要他們繼續忍受清軍的奴役麼?我沒有能力則罷了!如果我有這個能力,那麼我就會如此去做!”
八艘驅逐艦在運河上排成了一了長蛇陣,來到揚州城外。然而令他絕想不到的是,揚州城居然自己已經解放了,甚至各家都已經收拾了他們細軟。
原因在於,當年清軍“揚州十日”之後,在揚州民間埋藏下了深深的仇恨。而且由於這兒由於那次慘死的屠殺之後,變得人口稀少。
所以清軍在這兒也沒有駐守多少兵馬,倒是漕幫在這兒有不的勢力。而且由於他們為了能夠繼續吃漕糧轉運的那些金銀,因此隻怕是江湖之中最早和清軍交厚的幫派!
而上次陳榮出麵使用特工對於漕幫總舵朝廷突擊之後,漕幫在以後的日子當中果然老實了許多。
雖然他們麵子上依然與清軍打交道,並獲得了清軍對於他們的船舶的資助,被嚇破膽的朱一哥再也不敢明目張膽的和清軍勾搭成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