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派出會議的人們未免心中有些激動,就是他們,這就是嶽效飛為新的一個個城市組織的官員。
他們有兩年的時間,獲得所轄地區百姓的認可。他們也有兩年的時間,建立議會、警局、及司法、執法、行政等等機構,並進行城市建設,使所轄的地區富裕起來。兩年之後,他們將同本地區其他成員一起參加競選,而先前的兩年並不列當選次數。
神州律可關於地方行政係統的選(解禁章節) 舉規定是,每屆四年、連選連任,但不得過五屆(二十年),議會則更加嚴格,連選連任,但不得過三屆。
為各省省會的城市,中華神州準備的是兩百人左右的隊伍,足夠他們建立最基本的管理組織,對於中等城市是百人的隊伍,如果僅僅隻是一個縣級城市往往是一個僅有一名法官、檢查官、執政官、警署署長不到三十人的隊伍。
當然,會議僅僅隻是各城市未來管理者們各部門的腦們,所以來得人並不多。
其中,警署署長同時帶領了一些功勳人員當中的老兵,去得時候他們將攜帶相當數量的武器彈藥,進行本地區警局的組建及安全部隊的組建及訓練。
當然,作為接受核心的外圍,他們還帶著一些剛剛自學校出來的各種專業的青年人材。雖然在自由結合的基礎之上,他們已經組成了一個個圈子。可人群之中依然形成一個個涇渭分明的圈子。
那些盡管有著經曆過風雨的臉孔,甚至傷殘的身體的老兵們,一個坐得板正,固然在嶽效飛沒來之時,他們也聲談話,可是他們那與眾不同的風泛已經足夠讓人們對這一人群肅然起敬。
另外,一些法官、檢控官出身的人們,和他們似乎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他們那一份自成為獨立法官就獲得的高薪,使他們顯得略略有些高傲,同時因為法律的規定,他們與周圍的人交流也相當少。
倒是那一班作為助手,以及將來城市管理的骨幹的年輕人們顯得有些高興。為了爭奪人材,他們被行政官們向他們許諾的,相當的薪水、公務用車、住房等等中華明月灣公務員的標準配置而吸引。
對於剛剛畢業的年輕人來,這是相當不錯的一個開端。其中最為吃香的是,從老軍營時代就開始接受新教育的那批剛剛十六歲的孩子們,而現在他們完成了學業,同時也成人了。
兩年的學業使他們更加富有新時代的激情,在他們的心中,他們現在進行的就是一如當年嶽效飛對老軍營進行的改變,隻不過現在他們的條件以及支援會比嶽效飛那時好得多,而且也要強大的多。
所以,嶽效飛自禮堂當中的夾道之中走過時,由於招募的行政人員多數都是功勳人員,過一大半的人“嘩”的一下立得筆直,盡管一個個可能少了胳膊、少了雙腿、少了胳膊,這並不妨礙他們的軍禮,和那種軍人的氣慨。
司法係統的官員們一個個表示禮貌的站起身來,他們使用的是掌聲。而那群新出校門的學生們雖然他們想要歡呼,但別的兩群人大多他們的上級,所以他們隻手鼓掌並站得筆直,比其他人多些的是有些興奮而紅了的臉。
來到台上嶽效飛看著台下站起來歡迎他的人,顯得有些激動。
是了,就是他們這樣的誌願者,將要把中華州的生活方式,以及更加先進的觀念、生活、法律、秩序帶到一個剛剛歸附到中華神州旗下的城市當中去。相信,在中華神州生活過的他們,帶去的不是開科舉、賑孤寡之類的屁話。
他們將要依然中華明月灣的“範例”,把工商為主體的龐大城市建立起來,至於農業要提高的僅僅隻是效率而已。
在歐洲已經實行的,經過中華明月灣驗證之後的“三田輪作”製,工業化的規模生產為基本模式,注重工業原料生產的農業將成為農業的主要模式,傳統家戶式的,難以為農業提供科技展的生產方式將成為過去。
(注:三田輪作:即一季一田修耕種草、一田種糧、再一田種豆類產品,收獲豆類之後,將豆蔓翻入地下,使之成為綠色氮肥!而種草的寺地則可以提供圈養的肉類。糧食由於土地肥力的提高,生產效率同樣會得到提高。)
這裏麵,老老少少的人們,他們全都是誌願者。全都是放棄中華明月灣、溫州城、甚至是琉球自治領安逸生活的,為了開創一個中華的新世紀、而集結在一起的有熱血的人群。
他們將把火種帶遍中華神州的每一個角角落落,嶽效飛心裏相信,有這樣的誌願者在,中華就有無限美好的未來。
而他們的成功,在某種程度取決於神州軍的強大,以及有力保障。至於各城嶽效飛是不打算駐軍的,因為實在軍力有限,相信以連射火槍及左輪裝備起來省市自己的少量安全部隊,僅僅隻能起到相對的保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