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徐州(2 / 2)

公孫瓚一直都想不明白,為什麼關羽張飛這兩個家夥對劉備這麼忠心,同樣對這一點存有疑問的,還有剛死了老爸的曹孟德。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劉備偶然遇見了糜竺,也得到了他夢想的機會。

稟報過公孫瓚後,劉備帶著兩名兄弟以及一千本部人馬就要出發,公孫瓚想了一想,又借給劉備兩千兵馬,至於他是否命令負責這兩千兵馬的軍官尋機殺了劉備,那就無人知曉了。

劉備解除北海之危的過程極其簡單,派出頭號手下關二胡子幾刀砍了賊首管亥,剩下的隻不過都是些拿著木棒,毫無防禦力的饑民罷了,被關二張三兩人帶著騎兵來回幾次衝擊,就此作了鳥獸散。

也不能怪孔融沒用,自從孔安國被呂布廢了以後,整個北海就沒有一個能夠拿的出手的武將,對著還算比較能打的管亥,上陣的武將總是第一個被他斬殺,畢竟這年頭流行的就是單條,在死了一大票人後,北海城內的士氣低落的可以,孔融也隻有掛起免戰牌,任由管亥圍城。

此時北海之危既解,孔融在劉備的推波助瀾下,對糜竺那出兵救徐州的請求也值得答應。無論如何,人家劉大耳朵說了,“孔北海既為聖人子孫,當不致有恩不報,令先祖蒙羞於地下”。可憐北海數萬大軍,扔下家裏的老婆孩子,就此成了報恩的工具。

曹操既然要攻打徐州,自然早向徐州之內派出了暗探無數,此時有關陶謙的種種報告就擺在他的麵前。對於陶謙的應對之策,曹操不得不寫個服字。

正所謂請神容易送神難,外來的諸侯到了徐州之後,絕對不會甘心空手而回,若是曹操來個按兵不動,隻怕陶謙先會和拚命占徐州便宜的外來諸侯鬧起來。就算曹操為父報仇心切,一心進攻,但是離間計這個東西,簡直就是為心思各異的各地諸侯量身打造的。

這陶謙當真是老糊塗的很了,此計蠢的讓人心服口服。本來徐州上下一心,曹操還有些顧及,要當真來個無人真正出力的聯盟,曹操正是求之不得。

事實再次證明了,這個世界的發展是不以任何人的意誌為中心的。

與其打生打死的得到一小部分兗州,那還不如來個坐山觀虎鬥,一舉吞下徐兗兩州,大概所有的諸侯都明白這一點,所以,除了無奈的孔融和雄心勃勃的劉備外,並沒有任何諸侯響應陶謙的號召。

在知道這個現實的時候,曹操已經和陶謙打過了幾場陣地戰,結果毫無疑問,曹操的領地一步步的擴大了。

徐州城內的陶謙麵色凝重,正尋思著投降會不會太丟人,剛來的劉備提出:“備當遺書於操,勸令和解。操若不從,廝殺未遲。”

陶謙一時間覺得很無力,你以為你劉備是什麼人,那曹操在廢了這麼大力氣,死了那麼多人馬之後,會聽你的話,就此離去?

但是畢竟人家劉大耳朵是來幫忙的,陶謙也不好說出難聽的話來,再說了,回頭人家曹操嘲笑起來,對象也是劉備,不是他陶謙,所以在最後陶謙還是答應的劉備的建議。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很是詭異,在接到劉備的書信後,曹操居然真的退兵了。

陶謙自是驚詫非常,劉備表麵上很是驕傲,其實心裏也很是茫然,他寫那封信隻不過是為了自抬身價,借以顯示自己的身份和陶謙、曹操是持平的,事實上,他也沒指望曹操就此退去,隻要曹操不罵他,就是燒高香了。

按照劉備原本的計劃,接下來應該是一段困苦的守城時期,自己在這個過程中身先士卒,每天虎軀震上幾震,以無比的王者之氣征服徐州將士,之後年邁的陶謙急病身亡,同時遭遇不幸的還有陶謙的所有心腹,他們的家人也因為大火而全部喪生,這樣自己就可以在民眾的期盼下就任徐州牧。至於這些人具體是怎麼死的……難道關羽張飛還殺不死幾十個人?這樣一來,就算徐州守不住,自己也多了不少軍隊。

但是如今曹操這麼一退,雖然劉備的名聲漲了不少,可實際的利益他卻一點都得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