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病這麼詭異?”
“我說‘如果’!懂什麼叫‘如果’嗎?廢話少說,你殺不殺?”
“一個字,一定要殺。”
“那是一個字嗎……算了,你既然這麼說,那為什麼剛才你那麼反對我出兵?”
“喂!你要弄清楚,現在你是老大,我就是你的參謀,參謀的職責就是指出老大計劃的缺失點,而不是一個勁兒的捧場叫好。”
無論理由如何,攻略江東的計劃就這樣被提上了長沙軍務的日程,在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這上麵的時候,某花匠和其同伴找了個機會,神不知鬼不覺的將某嬰兒送回其母親身旁的事情,也就愈發的無人問津了。
大軍出征在即,孫策忽然想起如果自己不在,劉鶴很難應付來自家族內部的攻擊,無奈之下,他便安排劉鶴去周家小住,對此周瑜毫無意見,但吳小夫人的意見卻是極大。
在多次提出由自己照看孫子未果後,吳小夫人發覺了事情的發展並非依照她的設想而進行,既然發現了不對,她便開始著手調查。憑著她的身份,很多事也根本瞞不了她,孫策派人不分日夜跟蹤劉鶴的事實就這樣被她知道了。
吳小夫人對自己的計劃就因為這樣的理由而破產很是有些不滿,特別是在原本藏匿自己孫子的地方隻發現一幅寫著“物歸原主”的布匹,這就更是引起了吳小夫人的怒火。一種被別人耍弄的感覺讓她的判斷失了準。
在她想來,雖然有很大的可能是孫策的人將孫紹抱走,但是也有幾分的可能,是局外之人將這個嬰兒偷偷取走。而當初為了計劃的成功,那個頂替的嬰兒乃是千挑萬選,力求和孫紹相似,如今就連吳小夫人自己都不知道劉鶴身邊的那個嬰兒究竟是不是原來的那個孫紹。她想要通過滴血認親來求證,卻無法告知孫策和劉鶴這麼做的理由,總不能說,那個兒子、媳婦啊,之前我把孫子給換了一下,現在這個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不如我們來測試一下吧。
吳小夫人也想過要找個機會,趁劉鶴不注意時進行滴血認親,但是劉鶴把這個兒子看得比什麼都重要,硬是沒有給吳小夫人任何和孫紹獨處的機會,卻不料這種舉動到了吳小夫人眼裏,竟成了欲蓋彌彰。吳小夫人認為劉鶴的行為是為了掩飾某些事實,也就是說,她認為自己之前意圖栽在劉鶴頭上的罪名很有可能是事實,不然劉鶴為什麼要防她防的這麼厲害。
對於孫策讓劉鶴去周家暫住的事情,吳小夫人雖然不是很同意,但是也並未加以阻攔,這倒不是她不再想和劉鶴作對,而是由於她沒有任何的證據證明劉鶴行為不檢,進而阻止孫策的行為。
不過這樣也好,吳小夫人是這樣想的,若是劉鶴出了孫家,隻怕便會急不可耐的和她那奸夫偷情,到時一網成擒,看孫策還怎麼繼續維護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