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九州誌 天下事(1 / 2)

“歐陽碩,凡境八重修為,無門無派。生於九州紀元1843年六月.原大燕六郡之安平郡人,後遷入大燕國都京郡。幼年時遭遇戰火波及,家人為秦軍所殺。所幸被一流浪漢收養,得以苟活。自此辛苦流離,飽受世間疾苦。九州紀元1856年,因天資過人,被破格收入第一批尚武堂學童。四年後誌願參軍,征戰沙場。一線峰之戰,因其舍生斬秦軍首將,被先帝破格封為大燕四軍之一赤炎軍左騎長。自此一路戰功卓越,曾官至赤炎軍副將。但自先帝駕崩後,新帝念其年已過百,便賜任大燕六部之一的禮部教士,主掌教化。後自請柬為新郡尚武評選使官,為大燕選拔人才。”

泰豐別院內,荊逸看著這份《九州大燕國人物記事》裏關於師尊的記載,雖然不過寥寥百字,卻是讓荊逸不得不感歎師尊這起伏波折的一生。泰豐別院內,春去秋來,荊逸已經在這裏看了半年多的書了,早已不是當初什麼都不懂的懵懂少年,當日聽得師尊一席話,不過是被氣勢所折服,如今看這記事上的言語,更是對師尊多了幾分佩服。無門無派無師,能修煉至凡境八重。不論資質如何,僅僅這份毅力便是非常人所能得。而在這半年裏,荊逸雖然不過隻看了這裏藏書的十之一二,卻是對九州形勢有了大致的了解。

九州之內,武道為尊,總分為凡靈天聖四大境界。這是對武者的一個最統一的劃分。至於是由那裏開始的,便是不得而知了。

人分精氣神,煉精、化氣、修神。修為在這個階段,則被稱為凡境,有些地方也被稱為築基期。意思很明顯,是作為武者修習的一個基礎階段。而與此對應的,便是所謂的凡境武學。這個階段的武學是數量最多、最雜。卻也是最讓人難以抉擇的。這主要是因為三個方麵。第一方麵,是武者的基礎功體一旦築基成功,後麵的修煉,便是要選擇與功體相應的功法,才能有所成就。不然,修為不進事小,走火入魔丟了性命事大。這好比是一個修習類似陽屬性凡境功法的武者,當他凡境九重天後,三元歸一、氣機交感築基成功後,便是會凝合三元、配合經絡養成陽屬性功體。先不論功法上給功體的其他加成,如果此人在選擇靈境功法時,恰恰選了一個寒屬性的功法。那便是火爐裏麵煉寒冰,要麼廢要麼死,所以前期的功體屬性選擇十分重要。

另一方麵是,凡境的武者,三元未歸一,所以功法需要分開來練。煉精、化氣、修神皆需要相應的功法,為了確保三元合一的成功率,還必須考慮到三種功法的屬性也必須相近。而武道功法,除了基礎的,金木水火土、風電雷陰陽外,更是還有一些得窺天道的高手所開辟的“道”,例如,你若是修習佛宗心法修煉元神,卻是選擇魔道功法煉氣。嗬嗬!那你別提什麼三元歸一了,一樣是要麼廢要麼死。

至於這最後一方麵,便是功法的重要性了。不同的功法,修煉後的屬性加成也是迥然不同的。凡靈天聖,每層境界分九重天。而功法亦是分為九品,一品最次,九品最好,功法品級越高,則修煉後的威力越強。另外,有些高階的功法可能還配有相應的低階功法。例如一個九品的靈境功法,有可能有配套一份(精氣神)同屬性九品的凡境功法,以幫助後來的修習者,避免功體的衝突。但這類功法也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太配套了,以至於修習者往往隻能修習對應的功法,而缺乏主創性。

大燕國設立尚武館,便是將大燕國庫中的幾本配好了的三品凡境功法,作為基礎教材,全國修習。像荊逸這樣的普通孩子估計也就隻能通過這種途徑修煉了,隻有日後修煉突出,才有可能被王朝賜下更好的資源。荊逸的師尊歐陽碩便是如此,

當然,要想修煉。除了九州十六國的尚武堂和武學世家之外,還有一種組織——九州萬教。

國家的發展,是最開始的家族聯合,加上政權、武力所催生的。在軒轅聖帝的時代,達到了巔峰。當時,聖帝帶領人族,聯合森嶽古境的遠古精靈和洪荒獸族,打敗了西北之地蠻族,劃定九州,開啟九州紀元,創立了華夏國,並設立諸侯管理九州。之後聖帝八百年後逝去。九州紀元998年,諸侯之亂,華夏國亡,七國爭霸。九州紀元1501年,衛國龍氏一族遭遇五洲之戰被滅,此戰過後,九州十六國亦成定局。之後便是秦國突起,獨占中州。

而相對於國家的交替變化而言,九州內的門派變化卻是相較平和。九州元年,不喜朝政的玄宗祖師,在中州先天峰開設門派——玄宗。自此便是開始了九州萬教的曆史。作為人族大戰後發展的黃金時期,借由九州富饒的天地靈氣資源,踴躍出了無數武道宗師。他們一心追求武道上的巔峰,並不太幹涉塵世。除非是門派傳承招收弟子,不然一般少有涉足。但可惜,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與其高處不勝寒,不如作享人間繁華。在九州萬教的發展中,慢慢的開始被一些王國之間的征戰牽涉。同時,各教之間的切磋也不再是那麼單純。好在九州萬教雖高手如雲,卻鮮有對平民下手,而且門派所居住的天地靈脈,常在人煙稀少之處,因此對百姓倒是影響小於國戰。而九州萬教發展至今,門派數量眾多,但細細掂量。聞名天下的不過屈指可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