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帝一聽見紅烈星出現,心中便猛地一抽。年輕時的他督信命理之說,得知影響自己命格的紅烈星出現後,心情十分激動。因為李興帝深信隻要能找抓緊這顆星,皇位便能坐實。
紅烈星自司馬懿清入宮後便愈漸發亮,這也證實了司馬懿清是紅烈星的屬主。因此李興帝才會如此寵愛司馬懿清,這是因為私心。
紅烈星確實令李興帝坐實了這個李氏王朝的王位,但卻令李興帝失去了兩個真心待他的女人,一個是賢慧的前皇後林氏,一個是他真正深愛的玉妃。
原本林氏在冷宮歿了之時,李興帝還以為是上天要懲罰作惡的林氏,以為林氏罪有應得。李興帝還天真地認為司馬懿清是真的很可憐地被害,更寵愛她多一些。立司馬懿清做皇後,也是應了紅烈星的屬願。
直到玉妃遇害,而凶手正是司馬懿清,李興帝才如夢初醒,冷汗直冒,想起了欽天監說過的話,紅烈星之力量,善者則極善,惡者則極惡。
當李興帝意識到司馬懿清的心計有多可怕時。他一度想滅了司馬懿清,隻是他清楚知道,假如親手摘下這顆紅烈星,這個王位必定再坐不住了。
李興帝權衡之下,隻好裝作什麼也不知曉,一臉順應天意的樣子。隻是可惜了無辜的林氏,就這樣被廢位和毒害至死。也委屈了太子認了司馬懿清為母,每天也得向殺母凶手請安敬茶。
幸好司馬懿清下手害身懷六甲的玉妃之時,易公公看出了端兒,跟當時的禦前侍衛淩霄連手把玉妃救下,又礙於不能明明揭穿,隻好為玉妃裝成了一個假死,騙了所有的人。
玉妃算是命不該絕,拾回一命,隻是永遠得裝成一個死人,腹中龍兒也得隱姓埋名地生活,令她悲憤萬分。
李興帝不能放棄江山,隻好放棄美人。把玉妃托付給淩霄,修了一封書信,付帶一個先帝賜給李興帝的信物,讓淩霄把玉妃帶到北山少林寺投靠不俗方丈避世。
先帝李鑫大概是預料到李興必遇凶險和困難,萬物皆由緣生而至果。李鑫跟不俗的緣份未了,便由他的子孫接下去。
當時淩霄隻得一個孩兒,就是現在的禦前侍衛淩中雲。李興帝答應淩霄會好好栽培淩中雲,讓他安心離開。淩霄謝主隆恩後,頭也不回地離開,從此在皇宮內消失,肩負起照顧玉妃的重責。玉妃在誕下十三王子後,因為心結久久不能抒解而一病不起。
淩霄跟十三王子在北山少林寺寄居,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淩霄為十三王子取名李望,李望順理成章拜在少林寺不俗大師門下,成為少林寺的俗家弟子,對於自己的身世一無所知。
不俗大師與李興帝之父李鑫的淵源,要說到當年李鑫還未曾坐上帝位之時,他心灰意冷選上了出家之路,打算遠離塵世,遠離那個明爭暗鬥的皇宮。
那時的李鑫跟年少的不俗成了同門好友,天天一同練功修心和禪修學佛。每天打坐沉思萬物的因果,令李鑫的心靈得到淨化。
隻是宿命跟天命也是同樣難違,太子急病歿了,皇宮的人始終還是找來北山少林寺。李鑫最終還是歸了俗,回到皇宮接下這個李氏皇朝。為了應這個屬於自己的天命,也為了民生能夠安穩。
李鑫修過佛,心靈正直,是個好君王。現在李鑫的子孫有困難,不俗大師當然樂意幫忙,畢竟一切皆是緣,一天緣分未盡,還得繼續下去。
李興帝起初對李望也沒什麼想法,隻求他平平安安度過一生。修佛出家也好,歸俗跟田中女子成家也好…隻要不用回到皇宮,或許便能夠避開皇宮的恩怨情仇,也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直到司馬家的勢力日漸座大,李興帝隻好將寄望放在太子李曉身上去。李興帝不能把江山拱手相讓給司馬家,他必須好好守著這個皇位,而太子必需是有能力有幹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