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死不退!
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字不光是這支如同傳奇般的重騎軍的口號,更是每一個鷹隼重騎的意誌!
鷹隼重騎是二十五年前由如今的鎮南王周恒親手打造,當時中原隻剩北楚未被大唐所滅,北楚憑借天下兵法第一人耶律藍與天蒙的支持,一次次將大唐擋在國門之外。
當時隻是一介四品下將軍的周恒在北方就地征召士兵,這些在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是唐楚兩國的流民就這樣被周恒連哄帶騙的拉進了軍中。這些流民均是一些當地的牧民,他們作風和體格均十分彪悍,且從不服管教,在大唐的很多將領看來這些遊牧民根本就是未曾開化的愚民,根本不可能為大唐所用。
但是當時窮的都快當了褲頭的周恒從這些從不服管教的流民身上看到了一種截然不同的東西,雖然這些遊牧民不服管教,每一個都是軍中的刺頭,但是他們在馬背上的本事卻是要遠遠超出唐軍,而且這些在外人看來未曾開化的愚民天性好戰且性格堅韌、作戰勇猛!這些特質都是當時的唐軍所缺乏的。
所以周恒決定要打造一支善於奇襲和正麵強攻的騎兵!
於是他開始四處找人籌集銀兩,不論是朝中權貴還是大唐富商,這位年輕的雜牌將軍都能厚著臉皮上門拜訪,甚至在很多時候都能看到那個並不算健壯高大的背影或是在烈陽天、或是在暴雨夜、或是在寒冬大雪之日站在那一座座府邸門前,遲遲不肯離去。
十八個月!
足足十八個月!周恒打造出了一隻由四百遊騎配上兩百重騎的騎兵營,番號鷹隼!
也就是從那一天開始,大唐皇朝的騎兵編製裏多了一支混合編製,他們人數雖然不多,二十五年中最高也不過堪堪萬人的編製,而作為騎兵中最費銀兩的重騎,常規編製一直都在二千至二千五百人。
但就是這樣一支當時人數不過區區六百人的騎軍,卻成為了唐楚之戰中最為重要的棋子。
周恒將六百遊騎兵完全打散,任其在整個北地四處打秋風,甚至有好幾次這夥悍不畏死的家夥私下集結,隨後深入大楚腹地,劫了大楚的輜重部隊。使得耶律藍如同位無米的巧婦,手握重兵且滿腹用兵之道,卻隻能看著唐軍幹瞪眼。
而正麵戰場上,兩百重騎雖然數量上處於劣勢,但是在周恒麾下那位傳奇般軍師周臥龍的指揮調度下,這兩百重騎卻往往可以給地方最致命一擊!
甚至第一個進入大楚皇都的騎兵就是鷹隼重騎!
整個唐楚之戰曆時六年,在鷹隼重騎參與的最後兩年中共經曆大小戰事八十一次,卻從未後退一步!
寧死不退!
這四個字對於鷹隼重騎來說已經不是一句泛泛的口號,它是融入每一個鷹隼重騎骨子裏的東西,早已深入了這支重騎軍的軍魂之中!
八十一場戰鬥,十六次全軍戰死不留一人!但縱使如此,這支彪悍到令人畏懼的重騎兵依然不曾退過哪怕一步!
周恒的名聲不論在大唐朝堂還是當時的大楚均是褒貶不一,提起他的時候大多人都會想到“人屠”二字,人間屠夫!可想而知這位如今偏居一隅的異性王爺當年是如何的令人喪膽。
除了“人屠”之外,鷹隼重騎是當時人們想到周恒的第二個反應。這支由人屠親手打造出的騎軍雖然領大楚頭痛不已,但是他們那寧死不退的軍魂也令每一位對手由衷的尊敬!
甚至當時的大楚將領們得知對手是鷹隼重騎時隻會有兩個選擇,一是立刻撤軍,不與其正麵交戰。二就是死磕到底,以命搏命。前者經常會被這支彪悍的隊伍給追殺百裏,後者則會被全部殲滅。
久而久之,大楚的將領得出結論,對上那支常規人數隻有二百人的重騎軍,要用大於十倍的人數去填!這在不論古今的戰場上都是一件十分可笑的事情,兩百人的隊伍要用超過二千人才能戰勝!但這又恰恰是一件讓人啼笑皆非又無可奈何的事實!
唐楚之戰中鷹隼重騎十六次被全殲的記錄裏,最少殺敵一千六百餘人,最多殺敵兩千兩百餘人!
二十五年間,這支鐵血般的騎軍經曆了一次又一次的血腥洗禮之後,那深入骨髓般的意誌更加堅韌!而大唐的皇帝也立下規定,哪怕這支重騎在一次次的慘烈戰爭之後損失殆盡也要在第一時間將其重建!因為這樣一支用鮮血洗禮而出的鐵血騎軍,對於整個大唐來說是一筆不可言喻的寶貴財富。
也正是因為鷹隼騎兵的寶貴,在唐楚之戰結束之後,唐皇鄭淵私下要求其交出對鷹隼騎兵的控製權,讓這支騎軍從周恒的私軍變為大唐的正規騎軍。
周恒悻然同意,隻有一個要求,就是更改這支騎軍的番號。所以如今的鷹隼騎兵早已不是當年周恒的那支猶如鬼魅,又如同猛獸的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