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吟遊詩人的謎語(十四)(1 / 2)

第二幕 花無知,月無趣,酒無靈,夭桃斫斷,鸚哥煮熟,乞食風情無數。 ——九州·元·白鬆元《恨不瘋語》

杜公子大名叫寶玉,乃涎玉而生,家為富國公府,父親是當朝宰相,自小便被當成“奇寶”養著,莫說旁人,就算其親身爹娘,都不能打他一下,家中老者最愛護他,並將他隨身誕下那塊玉鑲上金邊玉線,掛在寶玉的脖子上,大小仆人、男男女女,常年侍奉其左右,養的他一副放浪不羈、我行我素的性子,誰見了都避之不及,生怕這祖宗一發怒,惹來一身麻煩。

他自小玩在女眷堆裏,僅貼身丫鬟就十好幾個,年方十三便初經房事,自此一發不可收拾,也逼得幾個貞烈女子以死頑抗,他爹真真管不了他,也不想再管。

話說這杜寶玉心眼也不壞,隻是不知是非深淺罷了,好打不平卻常做錯事,惹了一身的騷氣,堂堂公子,天子下令或許都不遵從,卻偏偏聽其身邊幾個小女子的嗔語,也喜好小玩意,什麼胭脂水粉都是平凡,極好蛐蛐與鸚鵡,養了三隻蛐蛐取名叫“桃園三將”,養了隻鸚鵡叫“鸚哥”,看來是對鸚哥更寵愛一些,一隻蛐蛐被鸚哥不慎吃了,杜寶玉索性把剩下兩隻也都喂了進去,成日裏不學無術,好似也沒有什麼可煩惱的,真是好個自在。

外人把他這一生寫成了故事,書名叫做“石頭林”,作者叫白鬆元。

不過這書裏前半段還好,後半段就開始拆解那片片美夢了。家道中落的節奏,一章連著一章,每每遇到件事,芝麻大點的事,都要死個人物。地位是一級一級的往下落,以前的同僚變成了大人,以前的手下成了同僚,後來同僚成了大人,自己又落了一次又一次,家裏的大人物們死光了,小人物們死的死、散的散,上千間房院的國公府,分出去抵債,剩下的一老兩少二仆,就縮在一間瓦蓋屋裏,整個家族的希望竟寄托在了杜公子的身上,杜公子每日都被逼迫著念書,讀書,以期望能夠重興家業。

若是故事寫到這裏停了,也能成一代文學佳作,可偏偏作者興致未完,又把那寶玉的媳婦寫得跳了井,兩個仆從,一個跑了,一個被綁走,剩下杜寶玉和老婆婆,這日子難過的厲害。

老婆子告誡寶玉,萬萬要專心念書,考取功名,為了不拖累他,自己服了藥當著寶玉麵死了,寶玉穿著一身破棉襖,雙手插在袖口裏,蹲坐在小板凳上,整個人都發愣著,嘴上不時咿呀出自己在大觀園聽戲時,隨嘴哼唱的那些小曲,此時也沒有人給他拍手叫好了。

寶玉肚子餓,想去酒樓吃霸王餐,連門沒進去,被打折了腿,一瘸一拐地槍小販的熱饅頭,被覺得可憐,逃過了一碼,他手裏提著鳥籠,籠子裏裝著會說話的鸚哥。

去偷酒樓的剩飯剩菜,被抓著一頓毒打,酒樓夥計發現了寶玉脖子上掛著的那塊玉,一把搶過來,說抵了飯錢,寶玉被奪了命 根 子,發了瘋一般去搶,又被打了一頓,扔出去三四裏遠,再去找時,已經不見影了,丟了玉,杜公子沒了魂,也不看書了,不在乎臉皮、家業了,覺得自己時日無多,索性自由放縱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