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和寇家?”司馬元霸一呆,眼中露出驚訝的神色。
司馬元吉點了點頭,道:“其中又以寇家最為可能!畢竟皇上駕崩,三皇子繼位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對王家反而有害無利……而寇家既不表態支持大皇子,也不偏向三皇子,在皇上立儲君一事上態度曖昧,甚是惹人懷疑……”
說著,司馬元吉頓了頓,似乎正在整理思緒,右手食指在桌麵上輕輕敲擊了幾下,這才繼續說道:“不管是他們兩家中的哪一個,光憑他們的實力,還不能在皇宮中興出這麼大的波浪--不過,如果加上趙國的慕容家,那就差不多了……”
“叔父,你是說寇家和王家之一暗中投效了敵國,裏應外合,弑殺了皇上?”司馬元霸吃驚地道,“這怎麼可能?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
“投效敵國倒也不見得……”司馬元吉冷笑道,“不知道子謙對你先前提起的‘賢親王’可還有印象?”
“賢親王?”司馬元霸皺眉道,“侄兒當然記得此人……他乃是皇上親弟,不過在八年前,因為通敵的罪名,被皇上下旨斬首了……
“通敵?”司馬元吉繼續冷笑著,道,“賢親王身為大秦王室的血脈,何苦要去通敵?那樣做對他又有何益處?簡直可笑至極!”
司馬元吉說著,忽然歎了一口氣,道:“皇上什麼都好,就是疑心病太重……總是懷疑別人要搶他的江山奪他的龍位……賢親王並沒有犯下什麼通敵大罪--要說他有什麼錯的話,就錯在他是皇上的親弟,身上流著皇家的血脈……”
司馬元吉唏噓了一陣後,繼續說道:“當年賢親王文武全才、風流倜儻,而且重情重義、禮賢下士,甚得朝庭上下推崇,當初先帝突然駕崩,他本來是最有希望登上帝位的一個,但他卻無心帝位,在帝位爭奪得最激烈的時候離開了長安,到江湖上飄蕩了幾年,等帝位之爭塵埃落定之後,才帶著一個來曆神秘的女子返回了長安,並將此女立為王妃--當時,還是初登皇位的李宣親自為他們主持的婚禮……雖然李宣登上了皇位,但是卻一直對賢親王不放心,直到八年前趙國借道燕國突襲鄴城,從而失去了鄴城這座軍事重鎮,消息傳來,皇上大怒--恰在這時,有人向皇上告密,說賢親王所娶的王妃乃是趙國慕容家宗主,慕容遠的女兒……皇上震怒之下,便將賢親王宣入皇宮問罪,最後更將他們夫妻二人一起處死……唉,其實賢親王的那位王妃雖然的確是慕容遠之女,但為了和賢親王在一起,已經拋家棄國,和賢親王成婚後一直深居簡出,從來沒有出過京城半步,哪裏是什麼奸細啊?”
“叔父,為何您對此事知道得如此清楚?”司馬元霸聽司馬元吉對賢親王之事了解得如此清楚,不禁心中奇怪。
“老夫身為大秦的左丞相,又能有什麼事瞞得了我?”司馬元吉神色略微有些奇怪,淡淡地應了一句後,麵色凝重地道,“賢親王雖死,但是他當年寬厚仁慈,朝廷裏的許多人都受過其恩惠,至今還有很多人懷念他哩……有傳聞說,當年賢親王的一雙子女被充軍邊疆時並沒有為強盜所殺,而是被慕容家的人給救走了……”
“叔父,你是說皇上被刺身亡,跟賢親王的那一雙子女有關?其中甚至還牽扯到了趙國的慕容家以及王寇兩家中的一家?”司馬元霸畢竟也是見識不凡的人物,聽到這裏終於猜到了司馬元吉的想法,駭然說道。
“正是……”司馬元吉讚許地看了司馬元霸一眼,道,“王寇兩家中,最有可能的乃是寇家,當年寇家正是賢親王的支持者,賢親王被殺之後,還鬧過一陣,好不容易才被皇上安撫了下來……我在想,會不會寇家跟慕容家勾結在了一起,竟然妄想將賢親王之子扶上大秦的皇位?”
“可是皇上駕崩前雖然沒有立下儲君,卻留下了五位皇子,怎麼輪也不會輪到賢親王之子吧?”司馬元霸皺眉道,“除非……”
“除非眾皇子像皇上那樣,一一死於非命……”司馬元吉接著司馬元霸的話頭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