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華廣集團(1 / 1)

1990年的深圳,正是發展的如日中天的時候,到處都在建造樓房,深圳也就聚集了很多很多的房地產商還有無數的建築公司。深圳特區是在1979年設立的,同一批的特區廣東還有珠海、汕頭,在福建省還有廈門。中國的幅員遼闊,資源分配不均,各地區差異很大,根本就不可能同時發展,所以必須要讓一部分地區發展起來,現在看來設立特區是一種明智的做法。

在中國,其實地理位置最佳的並不是深圳,而是上海的浦東,當時無論是經濟基礎還是天然的地理條件,上海都要優於深圳,但是鄧小平卻沒有把上海設立為經濟特區,甚至連浦東經濟開發區的文案都擱置了好久才批複下來。鄧小平隻看到深圳與香港相鄰,也許是看中廣東福建兩省的華僑眾多,卻沒有看到上海交通發達,輻射全國。就連鄧小平本人也在南巡之前在上海停留的時候也後悔說,他在經濟工作犯的一個重要錯誤就是沒有把上海設為經濟特區。

其實,這種做法也是有理由的,當時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全黨上下都把工作重心放在了恢複經濟工作當中。在1979年設立特區之後,雖然大大增加了中國的進出口,但另一方麵也助長了“倒賣”和走私的盛行,但是當時我國還沒有製定有相關的法律法規,所以製裁的力度有限。這對於全國的經濟而言,是很嚴重的問題,因為這會導致物價不穩,而陳雲老先生他能看到中國經濟過熱產生的一係列不好的影響,因此主張要給經濟降降溫。陳雲老先生跟小平說:“如果經濟按現在的勢頭發展,最多可以發展10年,但如果進行整頓,規範行業,我國經濟可以發展20年,30年,50年。”

鄧小平當時其實也有意識到這些問題的嚴重性,欣然接受了陳雲這些謹慎派的做法。當時的上海在全國來說經濟的發展水平已經排在最前頭了,而鄧小平一貫的主張是,要優先發展能很快富起來卻還沒富的地區。所以不設立上海為第一批經濟特區其實也就不足為奇了,之後我國又設立了14個沿海經濟開放區,包括大連、秦皇島、天津、煙台、青島、連雲港、南通、上海、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北海。其實也就和特區沒什麼區別的,隻是叫法上的區分而已,這14個城市是以上海和廣州為中心的。

長毅出了車站之後,馬上就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他長這麼大還沒有見過這麼多的高樓大廈呢。街道上幾乎是在奔跑著的人群,個個似乎都在為著夢想而忙碌;隨處可見的鄧小平頭像;還有來來往往的汽車。

“哇,這就是電視上的深圳啊?好漂亮啊~”長毅畢竟才17歲,還沒有見過多少世麵。也顧不上多看,他還得去找人呢,深圳好看是好看,但這人生地不熟的,長毅也害怕啊。

長毅拿出了他老爸寫的紙條,上麵寫著:“到了深圳後,在車站門口攔下的士到寶安西鄉街道同福賓館對麵華廣建築集團工地”。這爸爸的也是真夠細心,真有愛了,寫的這麼詳細,是生怕這個二貨兒子走丟了麼?

長毅按照父親的指示攔了輛的士,一個鍾不到就到了華廣建築公司門口。華廣公司其實是一家剛剛起步的公司,說是公司吧,其實就是那麼回事,20來個人,承包了一個小酒店工地。公司的辦公室就是簡易房裏麵的一個小房間。

“請問張叔在麼?”長毅問門口幹活的工人。“你找的是哪個張叔啊?這裏有好多個姓張的”這位大哥見是個年輕人,態度也很和善。長毅想了一會說:“張清,我張叔!”那位大哥放下了手裏的活“喲,原來是老張的親戚,他在裏邊,走!我帶你去找他!”說著就指示著長毅跟著他走。

不一會,就見到了長毅口中的張叔,這張叔身材不高大,皮膚黝黑黝黑的,打著赤膊,好像是個砌牆工。“張叔,你好,我是憲輝的兒子,是我爸叫我來找你的!”這長毅書沒讀多少,這禮貌倒還行。一聽是憲輝的孩子,這張叔也放下了手裏邊的活,抹了下汗說:“喲,大侄子,你都這麼大啦,上次見你你還不會走路呢!你這個富貴痣我可記得清楚嘞,嗬嗬~”這張叔開起了玩笑、

這說的長毅也有些不好意思“張叔,我來找你,是想讓你給我找個活幹!”這張叔就沒那麼輕鬆了,人都是這樣,一聽要麻煩自己的心裏邊就不舒服。連忙就問:“大侄子,你來找活幹,可是你會什麼呀?”這問的,長毅也就更不知所措了,他哪裏有什麼手藝,“張叔,我啥也不會。”

這張叔應該知道一些的,但是礙於和他老爹的交情,無論如何也得給他找一個工作了,再說了,人家大老遠來還給自己帶了些“禮物”呢。“好,大侄子,你和我來。”說著就帶著長毅去了經理室。

“經理啊,這是我的大侄子,你看,我們不是缺個雜工麼,就讓我這個侄子試試吧!”搞了半天就是雜工,也就是活活水泥,鏟鏟沙子的活,特點就是錢少,活多。但是也沒辦法,誰讓自己沒有什麼手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