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偶遇(1 / 2)

賈充深得司馬昭、司馬炎父子的信任,曆年來獲得的賞賜甚豐,坐擁洛陽近郊土地數百頃。隻要衛平開口,隨便就能撥個幾百上千畝給他。不過,衛平並不希望他的器作坊和賈家牽扯上太多的關係。

就拿現在的聞喜亭侯府來說,京城中許多人都知道那裏是賈府別院,根本瞞不住。當然,京城中的大戶人家把空閑的房屋出借給別人以收取租金,也是常事。衛平對外聲稱自己租住了賈府別院,倒也說得通。但是,他府裏的奴仆婢女大多本是賈府的家奴,他的衛記酒樓也是占據了賈府的鋪麵,這已經要多費些口舌才能解釋得清楚,如果再將器作坊開設在賈府莊園內,那他一定會被深深地打上賈府的烙印。

另外,衛平雖然不懂製器之術,但他比常人多了上千年的見識,至少知道一些事物發展的方向。有了他的指點,器作坊必然可以做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新物件。如果器作坊開在賈府莊園,這些新物件也就無從保密。

就衝著這兩點,衛平一定要另選地址,讓器作坊完全處於自己的控製之下。

洛陽城中寸土寸金,城郊的土地自然也便宜不到哪裏去。而衛平在交代茅班、王二的時候,除了要求選中的土地必須交通便利,符合器作坊的需要之外,還要求那裏必須風景秀美。看似毫無關聯的兩個條件就這樣被衛平硬是扯在了一起,其實衛平另有用意。

來到洛陽兩月有餘,衛平也聽到了一些秘辛,從而對這個年代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當年,曹操實行的是打壓士族的政策。他任人唯賢唯才,不問出身。而司馬氏卻是在取得士族支持之後,這才順利篡奪了曹魏的政權。所謂投桃報李,司馬炎登基之後,對士族采取了極其寬容的政策。除非犯下十惡不赦的大罪,否則對士族的懲罰最多也就是免去官職。即使被免職的官員,如果運氣夠好,要不了多久又會重新錄用。

所以,就算衛平能夠找到石崇劫掠商賈的證據,最多也就是讓石崇丟官而已,卻不可能令他傷筋動骨。衛平要想父仇得報,唯有兩條路可選。一是直接刺殺石崇,但以衛平目前的能力,顯然不可能實現。二是給石崇安一個十惡不赦的罪名,以衛平現今的身份,難度同樣不小。但在衛平的記憶中,石崇最後就是在八王之亂中,被趙王司馬倫的部將孫秀安了一個謀反的罪名而死於非命。

為報父仇,衛平不可能將希望寄托於哪一個選擇,他隻能兩條腿走路。一方麵,勤練武藝,另一方麵,設法結交權貴。而當今士族權貴們,過得都是奢靡而悠閑的生活。衛平想和他們結交,就必須有一個合適的地方。而衛平對茅班很有信心,覺得他應該能做出一些新奇的東西。如果再加上四周優美的風景,理當可以吸引權貴們的興趣。

當然,這件事急不來,就如同他報仇一樣,十年不晚,他可以慢慢籌劃。

第二天傍晚,賈充又派人傳話,讓衛平再過府一趟。原來,朝堂上關於要不要發兵征討禿發樹機能的爭論終於有了結果。今天上午的朝會,沒等賈充開口,左仆射李憙卻搶先出班,力勸司馬炎發兵,賈充也趁機附議。這種情況自然是賈充最願意看到的,既達成了自己的目的,又不用強自出頭。

然而,朝中大臣,無論是支持伐吳,還是反對伐吳,都紛紛提出異議。畢竟出兵是件大事,涼州又地處邊荒,單單糧草輜重的運輸就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情。所以,他們的理由也很充分。當然,他們的內心恐怕卻不是這樣想的,發不發兵隻是個借口而已,其作用還是為了服務於他們的最終目的。

支持伐吳的一方,當然希望朝廷能夠集中力量南下。反對伐吳的一方本就安於現狀,不希望大動幹戈。最重要的是,包括賈充在內,都認為鮮卑不足為慮。隻不過賈充實行的是曲線救國的方針,朝廷發兵西征,自然無力南向。

自古以來,漢人朝廷都以中央大國自居,瞧不起四方蠻夷。身為皇帝的司馬炎卻也抱著同樣的態度,他見眾臣紛紛出言反對,便打消了發兵征討禿發樹機能的念頭,轉而再次下旨作伐吳準備。

賈充的建議未被司馬炎采納,心情難免有些不佳,搖頭歎息道:“皇上執意討伐東吳,令人心憂。”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當年赤壁一戰,至今仍令北人聞江而顫。賈充便是如此,寧可西征諸胡,也不願意橫渡長江。

衛平知道曆史的本來進程,自然覺得賈充這是杞人憂天。但賈充是他的老丈人,他卻不好笑話他,隻得勸道:“嶽父大人勿須多慮。夏日將至,禿發樹機能劫掠一番,自然北還不過,等到秋高馬肥,他必定卷土重來。到時候,恐怕就不是單單劫掠這麼簡單。一旦令朝廷喪師失土,皇上自然改變心意。嶽父大人可以靜候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