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曹操分內遷匈奴民眾為五部,各設部帥,當時的匈奴左賢王劉豹被任命為左部帥。其實,劉豹本姓攣鞮,是匈奴冒頓單於之後。因為冒頓單於娶了漢朝的公主,又跟劉邦相約為兄弟,所以冒頓單於的後人都以劉為姓。李憙所推舉的元海就是劉豹的兒子劉淵,字元海,當時作為人質居住在洛陽。
劉淵身長八尺有餘,容顏英俊、儀態魁梧,能文能武,甚得司馬炎賞識,又與王渾、李憙等朝中重臣相善。隻是因為人質的身份,劉淵在洛陽卻難有作為。
數日前,劉淵也聽說了禿發樹機能攻破成紀的消息,不由心念一動,找到了李憙,請他代為推薦,願領匈奴五部之兵征討禿發樹機能。李憙本來就和劉淵交好,自然滿口答應。在李憙想來,司馬炎原本就欣賞劉淵,而且又在為西北的戰事操心。讓劉淵出征,不費朝廷一兵一卒,應該沒什麼難度。卻沒想到,突然冒出個馬隆主動請命。
馬隆隻是個小小的司馬督,李憙原本並不將他放在眼裏。但前些天,賈充剛剛推舉過此人,李憙也不得不引起重視。賈充的官位比他高,也比他更得司馬炎的信任。這樣的人,李憙本來是不願意得罪的。但他昨天剛剛收了劉淵送來的五百兩黃金和一對羯族美人兒,尤其那對羯族美人在床榻上很有股子瘋勁,讓他仿佛又回到了年輕時候。這對美人兒,他是無論如何不舍得再還回去的,也隻有咬牙站出來幫劉淵講話。
誰料,賈充和馬隆都沒來得及吱聲,卻有另一個人起身說道:“李公之言,非消除禍患之理!”
李憙轉頭一看,卻是太子中庶子孔恂,不由勃然大怒,道:“匈奴勇悍,元海知兵,奉宣聖威,有何不可!”
孔恂雖然出身士族,卻算不上一流世家,所以他早年官運不顯,隻做到護軍長史,也就是護軍將軍的屬官。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被司馬炎看中,提拔為太子中庶子,其職位跟侍中相當,可謂平步青雲。
司馬炎用人全憑自己喜好,因為一句“不喜歡”,就可以免去文俶的官職,又因為看著順眼,就讓孔恂連升數級。司馬炎對孔恂的喜愛可不是一點半點,直接將他和王濟、王恂、楊濟並列為“恂恂濟濟”的一時之秀。而王濟就是司馬炎的女婿,前次想要從衛平手裏討要紅燒肉做法的那位驍騎將軍。由此可見,孔恂雖然未立功績,卻也頗有地位。
所以,麵對李憙的責問,孔恂卻毫不退讓,冷笑道:“元海若能平涼州,斬樹機能,恐涼州方有真難!蛟龍得雲雨,定非池中之物!請陛下慎之!”
自古以來,十個皇帝有九個多疑。聽了孔恂最後一句話,司馬炎沉默片刻,擺手道:“朕素喜元海的才學,早晚要和他談文論武,豈可輕離,李卿不必多言。”
李憙瞪了孔恂一眼,也隻得悻悻退下。
賈充趁機說道:“陛下,既然元海不可擔此重任,何不令馬隆一試?”
這時,王濟站出來說道:“馬隆,若是元海西征,不需動用朝廷兵馬,陛下可以安心伐吳。若是讓你西征,卻不知需要多少兵馬?”
王濟的父親王渾與劉淵同樣交好,這些年,王濟也多次和劉淵來往。剛才李憙推舉劉淵西征的時候,王濟並不知情,所以也沒有來得及幫劉淵說話。現在,王濟總算回過味來,這才站了出來。他並沒有直接幫劉淵說話,而是巧妙地抓住了司馬炎一心伐吳的重點。劉淵西征,不需要動用朝廷兵馬,不會影響到這幾個月所做的伐吳準備。而無論是馬隆、李隆、王隆,免不了要動用朝廷軍馬。這就是劉淵最大的優勢。
至於孔恂,雖然和王濟並列“恂恂濟濟”,彼此其實沒有多少交情,王濟倒不用在乎他的態度和立場。
賈充久在司馬炎身邊,自然清楚司馬炎的誌向,也明白王濟的話正切中要害,不由變了臉色。但是征討禿發樹機能乃是軍國大事,兒戲不得。賈充再喜歡弄權,這點覺悟還是有的,自然不好暗示馬隆少要兵馬,隻能看他如何應對了。
馬隆卻胸有成竹,躬了躬身,道:“陛下,臣此番西征,隻需招募勇士三千五百人足矣,亦無須動用朝廷一兵一卒!”
司馬炎聞言大喜道:“果真不需要動用朝廷一兵一卒,兵甲器仗,你隻管於武具庫選取!”
這時,光祿大夫、秘書監荀勖出班奏道:“陛下,此事萬萬不可!國家討賊,當用朝廷軍隊,若是另行招募,豈不亂了規常,還請陛下三思!”
和賈充一樣,荀勖也屬於反對伐吳一派中的堅定分子,他自然也明白隻要把朝廷的力量牽扯在西北,司馬炎自然無暇南征。至於究竟是派劉淵還是馬隆,他倒不甚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