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客大欺店,店大欺客。衛記酒樓在洛陽城獨此一家,別無分號,想吃到衛記酒樓的菜肴,就必須遵守衛記酒樓的規矩,那就是要對食客進行登記。
這樣做,衛平倒不是為了保密。隻要不真正掌握油炒的烹飪方法,你就是在把同一道菜吃上一百遍,也難以明白其中的奧妙。防止別的同行甚至是那些高門大戶來窺探衛記酒樓的秘密,衛平早就下了一番功夫。整個酒樓從掌櫃、廚師到夥計,都是衛府的家奴,他們的生死都掌握在衛平手上,泄露秘密需要拚卻一死的勇氣。而酒樓的後廚跟店堂是完全分開的,傳菜都需要通過專門的暗格,夥計和廚師之間也沒有直接接觸,更有帶刀的護院在酒樓前後巡視。想要偷窺到酒樓的秘密,委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衛平要求酒樓對食客進行登記,隻是為了他結交朝中權貴提供方便。既然是權貴,自然希望自己能夠擁有特權。所以,那些雅間並不是有錢就能訂到,還要看食客的身份,最大的那個雅間就更不用說了。田華沒有直接說出食客的身份,顯然這人並不是朝中權貴。
果然,田華想了想,說道:“好像是匈奴人,姓劉,叫、叫劉淵。”
今天是衛記酒樓新年第一天開張,許多食客還沒有得到消息,有這麼一個人願意出五百兩銀子包下最大的那個雅間,在田華看來,應該可以接受了,又何必在意他的身份。
“劉淵?哪個劉淵,是不是匈奴左部帥劉豹的公子?”衛平雙目一凝,沉聲道,“還有,你可知這個劉淵今天要宴請的,是些什麼人?”
第一次聽這個年代的人提到劉淵還是在西征之前,當時,尚書仆射李憙推薦劉淵統帥匈奴五部去平定涼州之亂,後來因為孔恂的反對而未能成功。衛平卻知道劉淵是五胡亂華的罪魁禍首之一,因此留了心,暗中打聽了一下,這才知道劉淵原來並非一個普普通通的匈奴人,而是匈奴左部帥劉豹之子。
當初曹操分遷入中原的匈奴兵眾為五部,中部居大陵,左部居茲氏,右部居祁地,南部居蒲子,北部居新興,都在後世的山西一帶。匈奴各部本以遊牧為生,遷入中原後改為半牧半耕,頗有不適,生活自然也多有困苦。當然了,那也隻是對普通部眾而言,五部部帥的日子自然過得十分愜意。
劉淵是匈奴左部帥劉豹的兒子,手上自然不差錢。他常年呆在洛陽城中,結交各方權貴,在京城中頗有名望。不過,劉淵表麵上看起來風光無限,其實並不自由。因為他留在洛陽並不是為了遊玩,而是作為匈奴左部交給皇帝的人質。劉淵結交權貴,就是為了請他們幫自己在皇帝跟前美言幾句,好放他返回部落,逃脫樊籠。這和衛平想要通過結交權貴來替父報仇,倒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想借助外部的力量。
隻是田華卻沒有打聽這麼詳細,不由茫然地搖了搖頭,支吾道:“這些……,小人卻不清楚。要不請老爺稍候,小人再去問過。”
想要訂雅間的是匈奴人,又恰好叫劉淵,而且一擲千金,衛平已經基本上肯定了自己的猜想。要不然,世間哪有那麼湊巧的事?他倒不想讓田華再去打聽,以免引起劉淵的注意,不由擺了擺手,道:“不用了。不管他是誰,酒樓的規矩不能破!”
頓了頓,衛平繼續說道:“甲字號雅間非身份尊貴的客人不能使用,不要說他出五百兩,就算出五千兩,也不能壞了規矩!這樣吧,看在今天是新年第一天開張的份上,就特許他使用乙字號雅間吧。價錢上可以給他優惠點,打個對折,收他十兩吧。”
衛記酒樓的雅間按照不同的大小、位置和環境,在使用費上也分為不同的檔次。最高的如甲字號雅間,使用一次需要五十兩,乙字號次之,需要二十兩,最次的壬字號、癸字號雅間則隻需要五兩。在揮金如土的洛陽城,相對於生意爆棚的衛記酒樓來說,這個價格並不算高,也表明衛記酒樓並不是完全以賺錢為目的。而衛平讓田華給劉淵打個對折,則是更進一步告訴他,有錢,在衛記酒樓並不見得好使。
…
打發走田華,衛平來到酒樓後麵的那個小院,獨孤蘭一家就安置在這裏。而冬妮來到洛陽之後,因為要實際負責酒樓的事務,所以也住在這裏。每次來酒樓,衛平都會到這裏轉轉,順便看看她們有沒有探聽到什麼新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