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近水樓台(1 / 2)

孫皓大驚失色,連聲道:“晉、晉人打過來了?”

陶浚惶恐道:“不、不是晉人,是、是皇上昨天交給臣的兩萬兵馬,今天夜裏已經逃得一個不剩!”

孫皓當即跌坐在榻上,半天說不出話來。如果以他過去殘暴的性格,早就下令將陶浚推出去斬首了。隻是現在,他的腦海裏一片空白,好似世界末日即將來臨。是的,他真的感覺末日來臨了。他已經成了孤家寡人,眾叛親離,祖宗留下的這片基業再也守不住了!

“皇上,皇上。”陶浚又輕輕喚了兩聲,見孫皓沒有反應,他便悄悄站了起來,躡手躡腳地退出殿外,轉身狂奔而去。今天的這一幕讓他徹底明白,東吳已經回天無力了,他還是趕緊去給自己尋找一條退路吧!

“參見娘娘!”隨著殿門外宮女們的叩拜聲響起,一個滿頭金珠的貴婦人緩緩走了進來,在孫皓麵前跪倒,哽咽道:“臣妾拜見皇上,還請皇上早做決斷!”

孫皓抬起頭來,也是雙眼微紅,輕聲歎息道:“皇後,你說孤該如何決斷?”

來人正是孫皓的皇後滕綺。這些年,孫皓的後宮美女如雲,為討寵妃歡心,孫皓竟然讓所有的寵妃都佩帶皇後的璽綬。所以,騰綺雖有皇後之名,其實卻沒有皇後之尊,再加上年長色衰,在宮裏的地位竟然還不如那些寵妃。為此,滕綺十分苦惱,整日哭泣,反而越顯蒼老,不過三十五六歲的年紀,看上去竟然已似過了五旬。孫皓本就喜新厭舊,見到滕綺這副模樣,竟想廢掉她另立新後。幸好孫皓為人迷信,占卜結果顯示,易後不祥,這才作罷。滕綺雖然僥幸保住了皇後的位置,生活卻過得一點也不幸福。

此時,看到孫皓滿臉地惶恐,滕綺心頭不禁升起一絲快意。不過,孫皓畢竟是她的結發夫君,滕綺最終還是歎了口氣,小心翼翼地勸道:“皇上何不學安樂公故事?”

安樂公就是劉備的兒子劉禪,曆史上著名的“扶不起的劉阿鬥”。西蜀滅亡之後投降,遷居洛陽,被封為安樂公。滕綺這麼說,是在勸孫皓投降。如今這形勢,孫皓也隻有投降,或許才能保全一條性命。但是孫皓殘暴嗜殺,在宮中便有一條河,凡是他看不順眼的嬪妃宮女,立刻便會殺掉扔進河裏。滕綺可不知道孫皓聽了她這句勸之後是什麼反應,因此心中忐忑。

孫皓果然震怒,“嗆啷”一聲拔出佩劍,將麵前的幾案一劈兩半。

滕綺頓時渾身發抖,連一句話也說不出來,自以為必死。

忽聽“當”的一聲,孫皓手中的佩劍已經掉在地上,抱頭痛哭,半晌方才說道:“便依愛妃所言。”

孫皓就這麼投降了,誰也想不到伐吳之戰竟然會結束得這麼簡單順利。其實,功夫在戲外,兩國交兵也是如此。司馬炎多年精心準備,積攢力量、休生養息。反觀孫皓,卻是沉迷酒色、殘暴不仁,更窮兵黷武。東吳有此一敗,也是情理中事。

其實,孫皓自幼聰慧,剛即位那會,他也采取了撫恤百姓、開創賑貧、減省宮女、放生異獸等一係列措施,治國有方,被奉為明主。隻不過後來他漸漸露出了狐狸尾巴,以致民心喪盡。直到眼看便要亡國了,他才幡然醒悟,想出一條妙計來。

既然是投降,那就應該向離得最近的敵軍投降,這也是慣例。但是,孫皓卻給琅琊王司馬伷、安東將軍王渾和龍驤將軍王濬各上了一份降書。他的態度很明確,我孫皓反正是決定投降了,你們誰先來,我就先向誰投降。

這場伐吳之戰,最大的功勞之什麼?自然是抓住孫皓。誰抓住了孫皓,誰就奪得頭功。孫皓竟然以自己為誘餌,要挑起司馬伷、王渾和王濬三人的內訌,也算是突發奇想。但是這三人中,王濬官職最低,卻離建鄴最近,最有可能接受孫皓的投降,另外兩人會服氣嗎?當年魏軍攻入成都,鄧艾、鍾會二人不正是為了爭功而自相殘殺嗎?那件事也隻是剛剛過去了十多年,誰又能肯定曆史不會重演?

王渾接到孫皓的降書,不禁目瞪口呆,連聲道:“這麼快?怎麼會這麼快?”

就在半個時辰前,他剛剛接到使者的回報,說是王濬拒絕了他停止前進的命令。想到自己一直按兵不動,以致錯失奪取這場曠世之功的良機,他便是追悔莫及。

揚州刺史周浚慌忙勸道:“將軍應當從速過江,或許還有一線希望!”

王渾沉默半晌,方才揮手說道:“傳令,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