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鋪墊(1 / 2)

衛平哈哈笑道:“大人果然火眼金睛,小子什麼都瞞不住。”

張華往後坐了坐,緩緩說道:“那就請小侯爺先說明來意,否則這酒,老夫可不敢收。”

衛平道:“一事歸一事,即便小子此來另有目的,這酒還是非送不可。”

張華卻正色道:“還是請小侯爺先說明來意!”

同樣是忘年交,如果換了杜預,衛平送來的不管是酒還是其他什麼東西,都會照收不誤,至於衛平要說的其他事情,能辦的辦,不能辦的照樣不辦。而像張華這樣看似正直,其實卻把簡單的事情弄得像一場交易。

衛平不禁有些懷念胸襟寬闊的杜預,但他現在卻隻能麵對張華,不得不說道:“大人可知皇上召你回來所為何事?”

張華搖頭道:“老夫久在幽州,並不過問朝中之事!”

一年來,皇位更迭,楊駿弄權,司馬瑋謀亂,發生了這麼多大事,就算張華不刻章打聽,消息遲早也會傳入他耳中。而且身為一方封疆大吏,如果不時刻緊盯著朝堂上的風雲變幻,恐怕他的屁股也坐不穩。所以,張華根本就是一番托詞,他對朝堂上的局勢心裏應該跟明鏡一樣。

衛平也不點破,隻是斂起笑容,說道:“皇上請大人回京,是想請大人擔當輔政!”

其實這個情況早在張華預料之中,但是從衛平口裏得到證實,他還是吃了一驚,連連擺手道:“老夫難當此任。”

衛平皺眉道:“大人乃是眾望所歸,何故推辭?”

張華歎息道:“小侯爺不知楊駿、司馬亮之禍麼?”

衛平怔怔地看了張華一眼,忽然笑了起來,說道:“楊駿、司馬亮皆是野心勃勃之輩,而大人一心為公,禍從何來?”

的確,如果司馬亮不是有了野心,想要剝奪司馬瑋的兵權,就不會激怒司馬瑋,司馬瑋也就不會找來李肇,也就不會有後來的那場動亂。至於楊駿,他公然住在太極殿,野心膨脹得老天都看不下去,不死才怪。而張華絕對不會是個有野心的人。

當然,張華也不是個貪生怕死的人。他之所以推辭,並非擔心會落得楊駿、司馬亮一樣的下場,而是擔心把持朝政的賈南風不肯聽從他的方略,而隻將他當成糊弄群臣的幌子。

衛平也明白張華的擔心,他對賈南風同樣心中沒底,隻能揣著明白裝糊塗,繼續說道:“小子今日前來,可不是給皇上當說客的,隻是來給大人提個醒,叫大人好早做準備。皇上一心要讓大人當輔政,難道大人還能拒絕不成?”

癡呆的皇上隻是個傀儡,倒不如說是皇後娘娘一心要讓張華當輔政更確切些。身為三朝元老,張華對皇後賈南風的品性再清楚不過了。得罪了皇上沒事,得罪了賈南風恐怕就會家破人亡。衛平並不是在威脅張華,而是在善意地提醒他。

張華果然警醒,倒吸了一口涼氣,道:“隻是這輔政可不太好當啊!”

讓張華擔任輔政,這是衛平給賈南風出的主意,如果張華當麵拒絕賈南風,衛平豈不是非常沒有麵子。此刻聽到張華語氣鬆動,衛平也暗暗放下心來,說道:“有老大人坐鎮中樞,何憂天下不定!”又道:“京城兩次動蕩,皆有諸王參與其中,要保京城安定,小子以為,當先收諸王之兵權!”

對於這段時期的曆史,衛平那點可憐的知識根本不能給他提供多少有用的信息,但有一點他卻可以肯定。如果不是先有了八王之亂,嚴重削弱了大晉王朝自身的實力,五胡亂華就不會那麼容易。盡管衛平對朝廷已經開始失望,有了自保的打算和布置,但京城兩次動蕩中的亂局還是讓他想再做一番努力。

其實,衛根本不知道生亂的是哪八王,因為司馬一族封王的人太多。京城兩次動亂,參與其中的就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東安王司馬繇、淮南王司馬允、原為長沙王後來被貶為常山王的司馬乂、清河王司馬遐,如果再算上成都王司馬穎,就已經有七位王爺了。當然,他們有可能是八王之一,也有可能不是八王之一,但最終的根源都通在司馬炎讓諸王宗親各掌兵權。要避免八王之亂,奪其兵權就是根本。

張華卻搖頭道:“諸王宗親各掌兵權,這是先帝定下的國本,恐難更改。若是強行推動,隻怕立時生亂!”

確實,在曆史上,漢景帝時的大臣晁錯為了削弱諸侯王的實力,曾經進獻過《削藩策》,結果反而激起諸侯王的叛亂,惹來了殺身之禍。所以,張華的擔心不無道理。

衛平對諸王關注較多,隻不過曆史知識欠缺,沒有想到這層罷了。聽了張華一說,他立刻就明白了,當即點頭道:“留其兵權亦可,但須請皇上下詔,外軍禁止入京。諸王來京中任職,亦不可自帶護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