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泥鰍(1 / 2)

四月初的清宵,微雲淡月。

薄薄月光籠罩下的素心庵恰似一位謝了幕的青衣,灑落靜穆中帶出幾分淒切。

這裏本是智勇公府的家廟,專供府裏頭四時祭奠、家人禮佛,因此不以恢宏莊嚴見長。

占地隻有十幾畝,除卻三間正殿,也隻有山門處守門老蒼頭住的兩間倒座、後院一溜房舍——正中間是一座庵堂、東西兩處禪院。

此時,東禪院還有燈光,篤篤的木魚聲在靜夜裏傳得很遠,甚至淹沒了踽踽而來的腳步。

走進來的人很瘦小,穿著灰撲撲的僧衣,連影子似乎都淡淡的,她站在那裏一動不動,倒像是掛在牆上的一縷破蛛網。

直到木魚聲停了,這人才又上前幾步壓著嗓子請示道:“太夫人,西院那個還留著麼?”

太夫人就是敲木魚的人,也是一身僧衣,但沒有剃度。

她從蒲團上起身,把手上的那串迦南佛珠係在前襟的紐子上,一句話也沒說,徑直走到院子裏。

那瘦小的尼姑小心地跟在身後,她的年紀也不輕了,肩背明顯有些駝。

太夫人抓起一把餌料揚進前麵的放生池,平靜的水麵一下子炸開了鍋,成千上萬條泥鰍爭奪著落入水中的餌料,把一池水都給攪動了。

京城裏的人特別喜歡買泥鰍放生,所以這池子裏養的都是泥鰍。

直到水麵重新安靜下來,太夫人才緩緩開口:“一條小泥鰍能興起什麼風浪?也值得為她在天子腳下冒險?明心,你是沒了頭發還是沒了腦子?”

太夫人語氣冷峭,如鐮刀割過青麥,斷茬齊整。

這個叫明心的尼姑當即垂首噤聲,不敢多做一句辯駁。

此時的西禪院已經全熄了燈,但還有人沒睡。

暗淡的月華足以讓適應黑暗的人看清屋子裏的情形,一張舊竹床的床頭坐著個女孩子,她側著身子倚在老舊的翹頭香案邊。

香案上擺著一隻黃銅香爐、兩隻白色的骨灰瓷壇,一隻大些一隻小些。

女孩子撫摸著兩隻骨灰壇,末了把臉頰輕輕貼上去,久久不動,整個人仿佛已經癡了。

她就是剛才太夫人口中所說的“泥鰍”——智勇公府的五小姐衛宜寧。

八年前,她的父親衛宗釗因為調戲逼死宮娥,且是國孝家孝兩重孝在身的非常時期,皇上震怒,奪了衛宗釗的爵位並將他流放到萬裏外的老淩河。

當時衛宗釗帶著正妻王氏和一子一女前往配所,兒子福安在路上得天花死了,女兒就是衛宜寧,當年也不過五歲。

頭年冬月,衛宗釗染病死在老淩河。因為皇帝去年曾頒下恩令:流放的犯人若是死在配所,準許其妻子兒女還鄉。

誰想王氏帶著衛宜寧和小兒子宏安回來的路上遇到土匪,宏安掉下絕壁,王氏思子心痛又受了驚嚇,一病不起,不上半個月也散手人寰。

衛宜寧帶著爹娘的骨灰回京,因為熱孝在身,不便就進智勇公府去,便安排在家廟裏繼續守喪。

等滿百日再除了孝服進府。

當年衛宗釗被奪爵,智勇公的爵位便由他的異母兄長衛宗鏞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