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病得蹊蹺(1 / 2)

341

七月流火,天氣漸涼。

山上早晨露水重,要等太陽升起來路才好走。

晚間有風,窗戶是必須要關上的。

衛宜寧住在這裏,還像在智勇公府裏一樣,每天晚飯後都要在朱太夫人這邊說上好一會兒的閑話才走。

老太太年紀大了,如果睡得太早天不亮就醒了,又無事可做,還不如睡得晚些。

上次聽從了衛宜寧和如意的建議,從城裏請來了兩個女先兒,是師徒兩個人,師父快六十了,從九歲起學藝,到如今幹這行已經快滿一個甲子了,藝名就叫做“銀鑼鼓”。

在京城是混出名頭來的,常出入公侯之家,和朱太夫人是常見的。

她帶的這個徒弟是她的關門弟子,比衛宜寧還小一歲,今年才十三,生得伶俐標致,人喚“玉墜子”。

這師徒倆上山已經有四五天了,給朱太夫人說的是一大套《嫁東風》,這才說了不到一半。

衛宜寧是不愛聽說書唱戲的,但此時少不得要陪著老太太聽,免得老人家掃興。

朱太夫人雖然性情剛硬,有些孤僻,可老人沒有不愛熱鬧的,前些日子衛阿鸞帶著邵鬆在這裏住了一些時候,隻是後來邵家又有別的事情,她不得不回去了。

朱太夫人嘴上不說什麼,但是神行還是忍不住帶出幾絲落寞,衛宜寧看在眼裏,就更要多陪著老人家了。

今天剛吃過了晚飯,太陽還沒落山就起了風,朱太夫人也就不去外邊散步了,就女先兒過來接著說書。

那些陪著來的婆子丫鬟也愛湊個熱鬧,有的就在窗外聽,有的在外間聽。

朱太夫人自然值得,但也由著他們去左右,在這裏也沒有多少活兒要做。

別業本來就有人常年負責打掃,這些從府裏跟來的下人,隻要做好朱太夫人身邊的活計就行了。

這邊銀鑼鼓剛開了個頭兒,說的其實是上文書留下來的一個扣子,說書的人都是這樣,每一回講到精彩處就戛然而止,然後告訴你“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這也是為了引著人繼續往下聽。

剛把上文書交代完畢,外頭就有人急急忙忙的闖了進來。

在外頭台階下坐著的婆子們見是個男子,就趕緊起身攔住。

那人卻不是生麵孔,而是智勇公府的一個二管事的,跑得氣喘籲籲,到院子裏才刹住腳步。

“大娘嬸子,你們哪位進去回老太太一聲兒,說二老太太病的不輕,叫拿個主意。”二管事的說道。

“二老太太怎麼就病了?前兒不說還好好的嗎?”院兒裏的婆子們也覺得奇怪。

他們管張太夫人叫二老太太,當然這是背地裏的叫法,用以和朱太夫人做區別,當著麵兒的時候則直接稱老太太。

“我也不太清楚內宅的事兒,隻是被打發出來報個信。”二管事的一邊擦汗一邊說:“現在正忙著請郎中呢,我走的時候還沒聽說到底是什麼病症。”

這幾個婆子不敢怠慢,趕緊進裏間稟報去了。

朱太夫人和衛宜寧聽了也覺得很詫異,張氏的身體一向健朗,況且命家人夤夜來報,一定病的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