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的鍾聲響起,文武官員依次列隊走進奉天殿朝見弘治皇帝。大禮參拜之後,眾臣開始依次奏事。弘治帝一邊仔細傾聽朝臣們的奏報,一邊和三位閣老商議給出答複。
“陛下,太子殿下派劉瑾前來,說是有要事要見謝閣老。”
“宣。”
劉瑾捧著一個錦緞包裹亦步亦趨的走進大殿。
“奴劉瑾拜見陛下。”
“太子讓你來此有何事?”
“殿下說三天前不慎將謝閣老的官服弄破,殿下心中甚為惶恐,特命內廷巧匠為謝大人裁製官服一套,以此表示對謝大人的歉意。”
謝遷聞言頓覺臉上無比的光彩,太子殿下說話算話,說了損壞東西要賠還就真賠了,眾臣聞聽此事也對太子殿下交口稱讚。弘治帝也很高興,轉臉對謝遷說:“謝卿,太子年幼,難免有些調皮,有不當之處謝卿不要放在心上。李廣,幫謝卿更衣。”
謝遷:“陛下,太子殿下年幼不假,但卻胸懷錦繡,聰慧過人,而且是仁孝之人。臣那日想檢查太子課業,殿下用腳踏車帶著臣回宮。臣見那腳踏車簡陋,問殿下為何不按照禮儀乘坐車輦。殿下曰:父皇尚簡,身為太子豈可奢糜。省下錢糧為父皇添些好菜,也好讓父皇有精力治國理政。陛下,臣聞聽殿下所言,心中百感交集。古有孝子臥冰求鯉,今有太子殿下躬行節儉敬愛君父。太子殿下仁孝之心可昭日月,實乃陛下之幸,大明之幸也。臣為陛下賀!”
“臣等為陛下賀!”
哈哈哈,弘治帝得意的笑了。
“眾卿免禮,我大明能有今天的成就,和眾卿勤勉是分不開的。你等今後要多多監督教導太子,如此我大明才可以長治久安,百姓才可安居樂業。謝卿,快快換上新袍讓朕看看。”
不愧是內廷巧匠的作品,這新官袍穿在謝遷身上十分的合體,那繡工那麵料極為考究,穿在身上絕對是光彩照人,為老謝增添了幾分重臣氣度。其他人看在眼裏心中羨慕,想著自己是不是沒事也往東宮走走。當今陛下就這一個太子,說句大不敬的話,將來太子必是大明之主,此時聯係一下感情還是有必要的。據說李東陽大人已經和太子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如今謝大人又得太子殿下厚待。據說太子殿下還親自騎車帶著謝大人同行,古之聖明君主也不過如此呀。禮部的一些官員甚至在想,是不是向陛下進諫將此事記入史冊,以彰顯太子殿下體恤朝臣以及仁孝之名。
李東陽出班奏到:“陛下,太子殿下已到了讀書的年紀,廷和也快回來了,不如提前讓殿下出閣讀書吧。殿下天資聰穎,早些讀書有益無害。”
劉健:“臣以為然,臣附議。”
謝遷:“陛下,廷和未回之前,臣自請暫時教導殿下,臣定當盡心竭力輔導殿下讀書。”
弘治帝:“三位閣老對太子都有輔導之責,謝卿所請朕準了,有勞謝卿。不過,還是要讓楊卿早些回來才是。好啦,我們繼續議政。”
有了太子殿下親自製作的官袍,謝遷猶如被加持了一甲子的功力,一時間妙語連珠,奇思妙想層出不窮,提出了不少新見解和主張。應該說謝遷的能力絕對夠高,而且也是真正心懷百姓,心懷社稷的。他提出的主張,就連李東陽和劉健也是讚不絕口連連稱是。
弘治帝更是拍手叫好,一時間朝堂之上君臣和諧,對答如流,妙策百出。這樣的氛圍讓那些平時不怎麼開口的三四品的官員們,也禁不住直抒胸臆,表達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張。這是弘治帝最願意看到的,弘治帝待臣下寬厚,又提倡直言進諫,所以弘治一朝被後世稱為“君子盈朝”是一點都不過分的。
就在君臣熱烈的討論政事的時候,逐漸的有笑聲從後麵傳過來。開始是幾個人後來慢慢增多。劉健皺了皺眉頭,這正在議政,說得也正是開心的時候,誰這麼沒眼色膽敢擾亂議政。劉健咳嗽一聲,提醒後麵的人收斂些。笑聲戛然而止,不過沒一會兒又響了起來。劉健惱了,轉過身來大聲嗬斥。
“汝等因何發笑,陛下問政這是多麼嚴肅的事情,你等不思慮如何為陛下分憂,卻在那裏竊竊私語,簡直是藐視聖躬。若再輕狂,本官就要奏請陛下治你等之罪。噗……”
威嚴霸氣的劉健不經意間憋了一眼身邊的謝遷,就這一眼劉健險些沒忍住笑出聲來。李東陽不明所以看向謝遷,也禁不住一噗。
兩位閣老都這樣了,其他人更加控製不住,哄的一聲笑了出來。就連弘治帝也是笑得前仰後合。謝遷摸不著頭腦,問劉健:“希賢(劉健的字)兄,你在笑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