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弘治十五年,經兵部尚書劉大夏舉薦,楊一清以南京太常寺卿都察院左副都禦史的頭銜出任陝西巡撫,督理陝西馬政,這一天正是他離京赴任的日子。
十裏長亭之外,劉大夏帶著兵部左右侍郎以及一些僚屬在長亭內擺酒為楊一清餞行。
劉大夏手端酒杯說:“應寧(楊一清字應寧),陝甘乃是大明九邊重鎮之一,此去陝西除署理地方政務之外,還應整飭邊防、加固城池,防備蒙元餘孽範邊。應寧的能力老夫是知道的,所以老夫才向陛下舉薦你鎮守陝西,應寧切不可讓老夫失望,陝西就交給你了。”
“大人放心,一清決不辜負陛下厚望大人期待,定將陝西治理好,也絕不讓韃虜越過邊牆一步。”
“好,有應寧這句話老夫就放心了。來,飲了這杯酒就啟程吧,一路多多保重。”
“謝大人。”
楊一清接過酒杯一飲而盡,隨後向劉大夏躬身一禮翻身上馬。就在他剛要催馬啟程的時候,一匹快馬飛奔而至,馬背山的人高聲喊叫:“楊大人稍等,太子殿下為大人餞行。”
楊一清聽罷立刻翻身下馬肅立路旁,卻隻見一批雪白的駿馬風馳電掣跑了過來,當奔至距離楊一清等人百步開外時,太子朱厚照一勒馬韁跳下馬背,拎著袍子向楊一清跑過來。
“失禮失禮,孤來晚了,耽誤了楊大人行程罪過罪過。”
楊一清、劉大夏等人連忙跪倒在地齊聲說:“拜見太子殿下。”
“各位大人快快免禮。”
朱厚照慌忙扶起劉大夏和楊一清,劉大夏他是見過的,這楊一清還是第一次見。隻見楊一清四十餘歲的年紀,麵白長須相貌俊朗,眉宇間儒雅之中帶著一股英氣,往那裏一站堪稱氣質非凡,渾身散發出一股重臣氣度,把旁邊的劉大夏都比下去了。
楊一清不僅長得相貌堂堂,在曆史上也是一位傑出的人物。史書記載:楊一清字應寧,號邃庵,別號石淙,漢族,明朝南直隸鎮江府丹徒(今屬江蘇)人,祖籍雲南安寧。成化八年進士,曾任陝西按察副使兼督學。弘治十五年以南京太常寺卿都察院左副都禦史的頭銜出任督理陝西馬政。後又三任三邊總製。曆經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為官五十餘年,官至內閣首輔,號稱“出將入相,文德武功”,才華堪與唐代名相姚崇媲美。
這意思就是說楊一清文武雙全,出征可為大將決勝千裏之外,入朝可當宰相運籌帷幄之中,絕對是一位戰略眼光獨到,治國之術精通的牛人。曆史上楊一清三次擔任三邊總製,也就是總攬延綏、寧夏、甘肅三鎮軍務的陝甘總督。
在他總製三邊期間,他平定邊疆進犯、彈劾貪庸總兵武安侯鄭宏,並裁減鎮守中官費用,使得邊軍軍紀嚴明。明武宗即位後,數萬蒙古軍入侵固原,總兵官曹雄拒絕派兵援助。楊一清於是率輕騎自平涼晝夜行軍,抵禦入侵並發動奇襲,擊退蒙古軍的進犯。此後,劉大夏請求朝廷任命楊一清總製三鎮軍務(陝甘總督),後晉升為右都禦史。楊一清在任期間因修建邊疆防禦,明武宗很是讚賞並發帑金數十萬使其完成防禦工事。楊一清在朝期間,大明正德、嘉靖兩朝韃虜南下寇邊皆被擊敗大明邊疆穩如泰山。縱觀有明一朝以文代武又能拒敵於國門之外的名人,也唯有楊一清和明末抗清名將袁崇煥了。
如此一位牛人,朱厚照豈能放過他。當厚照知道也一樣出任陝西巡撫的消息後,立即趕來為楊一清送行。在現代有句話:關係都是拉出來的,朱厚照對這話深以為然。這不,他和楊廷和告了個假緊趕慢趕的跑來和楊一清拉關係來了。當然,拉關係自然不能隻帶著一張嘴,朱厚照決定送給楊一清一份大禮。
朱厚照拉著楊一清左看右看有看越是喜歡,楊一清看著這位傳說中聰穎過人、果敢機智、瀟灑不羈、頑皮跳脫的太子殿下,他心中警鈴大作。他可是聽劉大夏說起過這位太子殿下是怎麼折騰謝遷和劉健,還給戶部尚書韓文下套的,如今看著太子殿下就像一隻小貓咪看見新鮮魚兒一樣看著自己,楊一清覺得有必要小心再小心。
“咳咳,臣多謝殿下相送,殿下若是沒有其他吩咐,那麼臣就告辭了。”
朱厚照聽罷心中一樂,暗道:“咱的皇霸之氣果然厲害,連楊牛人都扛不住我那炙熱的眼神了。”
“楊大人,此去巡撫陝西任重道遠,還望大人多多珍重。這一路風寒露重,孤特意送給大人一件裘袍,行路時抵禦風寒,休憩時可蓋在身上保暖。大人乃國之棟梁,勤於政務的同時也要注意身體。須知身體是革命呃是報效家國的本錢,萬萬不可輕易損傷啊。”
有道是良言一句三冬暖,又說拿人東西手發軟。朱厚照這又是送裘炮又是說暖心窩子的話,楊一清不僅心中的戒備稍緩,而且覺得太子殿下並不像傳言說的那樣,看上誰就給誰挖坑下套,你看這句話說的是多麼的令人感到溫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