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五毒教主(1 / 2)

南昌地處長江以南,水陸交通發達,形勢險要,自古有“襟三江而帶五湖”之稱。南昌寓“南方昌盛”、“昌大南疆”之意。其名稱先後有豫章(漢)、洪都(隋唐)等稱謂,是曆代縣治、郡府、州治所在地,向來繁榮昌盛。

說南昌繁榮昌盛是一座具有深刻文化傳承的曆史名城,不用說他多麼富饒多麼美麗,有多少多少名人。隻需提一閣一序即可。這一閣是指滕王閣,一序自然就是滕王閣序了。

滕王閣與湖北武漢黃鶴樓、湖南嶽陽樓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始建於唐朝永徽四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嬰始建而得名,初唐詩人王勃一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盡顯滕王閣美景,也讓南昌因此而流芳後世。

如此一個久負盛名的名城,如此一個物華天寶名人薈萃之地,卻因為一位王爺而名傳天下,也因另一位王爺而蒙羞。讓南昌名傳天下的自然就是唐太宗的弟弟藤王李元嬰,使其蒙羞的就是被大明朝廷冊封到南昌的寧王朱宸濠。據史料記載:寧王蓄養亡命,隨意殺逐幽禁地方文武官員和無罪百姓,強奪官民田產動以萬計,並劫掠商賈,窩藏盜賊,密謀起兵。又企圖以己子入嗣明武宗,以取得皇位。

總而言之寧王朱宸濠無論是在地方百姓心中還是在朝廷官員眼裏,都不是一個好王爺,而是一個頭上長瘡腳下流膿,從裏壞到外的典範,隻差在腦門上寫上“我是壞人”這四個字了。

不過今天朱宸濠心情是很不錯的,從起床到現在為止還沒打死一個下人呢。你要問他為何如此高興,那是因為他要去見一個人,一個讓他一聽到名字就從心裏發癢的人。

在西南地區,提起這個人的名字你不可以指名道姓,隻能尊稱藍教主。五毒教是最近幾年在西南名聲鵲起的一個教派,據說五毒教原來叫做五仙教,這個教派可謂是曆史悠久,就連大部分的五仙教眾都不清楚自己的祖師爺是誰也不知道教派的來曆。

自建教以來五仙教就一直有左右兩大長老,五使和四鬼。左右長老地位極高,甚至能有教主的廢立之權。讓五仙教出名的是在隋唐時期,那時候洱海區域出現了六個比較大的部落,史書上稱為六詔,其中蒙舍詔地處六詔之南,因而簡稱南詔。蒙舍詔詔主細奴羅傳位至第四代皮羅閣時,在唐的支持下,兼並了其餘的五詔和其他小部落,並擊退了吐蕃的入侵勢力,經過十年的南征北討,於唐開元25年統一整個洱海區域。當時唐於姚州建安寧城,向西南各地發展勢力,與南詔發生衝突。南詔統一六詔後自感不可一世,秘密與吐蕃結盟,意圖中原。

由於五仙教掌握著製屍人之法,南詔國得知之後欣喜若狂,認為這是自己最強有力的武器,在南詔的支援下,五仙教開始在中原武林四處尋找武林高強之士以之練為屍人,預備在將來與唐軍的戰鬥中起到奇兵的作用。

所謂屍人,是五仙教自古傳下來的一種秘法,下咒之人用普通人和五種劇毒動物的血混合成毒汁,再加上十種毒草,一同在火上煮,待煮到一定時候,就可製成屍人,不但百毒不侵,刀槍不入,就連功力也是原來的幾倍。而且這種咒法最可怕的就是製作屍人之原體功力越高,製成的屍人也就越強,所以為了能夠做出最強的屍人軍隊。

最後屍人大軍沒做出來,五仙教卻把整個中原武林得罪的死死的,再加上當時強盛的大唐政府也對南詔勢力進行大舉打壓,致使五仙教不管是在黑道還是在白道上都遭受了嚴重的鎮壓和打擊,五仙教不得不銷聲匿跡。到了大明弘治年間,五仙教這才敢在西南偏遠地區開壇授徒,並改稱五毒教。五毒教除了有製屍人之法外,還有兩大絕學:毒經和補天訣。

毒經:苗疆之絕學,五仙教曆代傳下的用毒之術精粹,毒蠱結合,可運使十數種不同劇毒效果,或毒傷極高,或控製甚強,配合操控毒蟲寶寶進攻,可令江湖人士聞風喪膽。(毒蟲寶寶?)

補天訣:仙教秘訣,用蠱術強體補身之心訣,蠱到之處,氣血充盈,實乃上佳療傷武學。(類似於吸星大法?)

通過這個介紹大家就能明白這五毒教的性質了,再說這位藍教主自從三年前橫空出世之後,很快接掌五毒教帥印,把五毒教內清理了一番,凡是不聽話的不是喂了毒蟲寶寶,就是不得不拜倒在藍教主的石榴裙下俯首稱臣。

在整個西南偏遠地區五毒教的勢力越來越大,就連那些不服大明朝廷的部族土豪(頭人)、土司啥的都一個接一個跪倒在藍教主裙下。這除了是因為五毒教擅用毒物之外,最主要的是因為藍教主是個不折不扣的超級大美人。而且據說藍教主修煉五毒二絕學的時候險些走火入魔,多虧她師傅左右兩位大長老耗盡畢生功力,被吸成人幹之後才挽回了藍教主一命。但是從此以後藍教主就變得喜怒無常、心狠手辣而且淫蕩至極。在整個西南偏遠地區藍教主豔幟高掛,引誘的一幫江湖浪人聞風而至,接連栽倒在藍教主裙下。那些部落土豪、土司啥的基本上不是被藍教主的五毒神功折服,而是被藍教主的無敵床上擒龍神功降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