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宸濠的叛亂聲勢比安化王大了些,但是依舊被控製在很小範圍內,並且被迅速平息。南昌城內王守仁暫代江西巡撫出榜安民,遭受兵災的南昌百姓,均得到撫恤和救濟。
朱厚照坐鎮南昌,使得南昌市麵迅速安定,百姓們心中安穩,又見陛下愛民如子,個個喜笑顏開。南昌在很短的時間內恢複了活力,漸漸出現繁華之象。
厚照發出聖旨追贈孫遂為禮部尚書,諡忠烈,蔭其長子一子孫堪為錦衣衛百戶。追贈許逵左副都禦史,諡忠節,蔭兩子,並特準二人入忠烈廟享受祭祀。
許逵殉國之時年僅三十六歲,其子尚幼,厚照命人接許逵的兩個兒子入國學館。
此時孫遂的長子孫堪、次子孫墀、幼子孫升領著家人帶著鋼刀從餘姚老家趕到南昌,想為父親報仇。當他們來到南昌的時候,朱宸濠已經死在烈火之中。
朱厚照親自接見了孫氏三子,當麵宣讀了對孫遂的表彰,隨後考校問孫堪三人的學識。
孫堪和孫升出自文臣之家,家學淵源學問自然是極好的。更可貴的是這哥倆竟然是當地的武舉人,可謂是文武雙全的大才。厚照一見心中大喜,立即命人將孫堪、孫升補入皇家軍事學院今年的新生中。由於現在還在南昌,一時無法返京,厚照就留這兄弟二人在自己身邊,臨時充當親衛,隨後命人護送孫墀返鄉侍奉孫遂的妻子楊夫人。與此同時厚照賜給孫遂、許逵儀仗,又特派承恩和張欽為欽差,護送孫遂、許逵靈柩返回故裏。
這還不算厚照下旨在南昌建祠並祀孫遂、許逵,賜祠名“旌忠”。由於孫遂是餘姚人,和現任江南總督,內閣閣老謝遷是同鄉,所以謝遷親自為孫遂撰寫碑文。稟奏請厚照恩準,於龍泉山南麓建忠烈祠。
隨後浙江提學副使黃芳書撰《靈緒山忠烈祠碑記》,浙江巡按禦史周汝貞於杭州建同仁寺;浙江巡撫劉幾、巡按龐尚鵬於杭州湧金門外建忠烈神祠;餘姚籍大學士呂本撰文紀事;紹興知府沈啟於臥龍山建旌忠祠等。這些請求厚照一概照準,並傳旨唐伯虎在大明日報上刊登孫遂和許逵的忠烈事跡,厚照親自作序。一時間孫遂、許逵的忠烈傳遍大明,為大明百姓所敬仰。
待江西安定之後,厚照命伍文定為江西巡撫,佘恩為南昌總兵。邢珣為廣西巡撫,徐璉為廣東巡撫,戴德孺為福建巡撫安撫地方,推行新政。設西南督軍府,命徐寧為大都督,節製江西、福建和兩廣兵馬,令其掃蕩西南盜匪,清剿朱宸濠餘孽,以近衛軍為藍本編練新軍,其餘有功人員盡皆升賞。
王守仁在平叛中居功至偉,厚照改江西總督為兩廣總督,首任兩廣總督的頭銜就落到了王守仁頭上。除此之外,封王守仁為新建伯,文華殿大學士,入閣輔政。至此,正德朝內閣七大閣老算是到齊了。而此時王守仁也才不到四十歲,算是大明內閣中最年輕的閣老,堪稱前途無量,守仁大名一時間傳遍天下。
正德四年九月,北方已經是秋風陣陣,而南昌卻依舊是繁花似錦溫暖宜人。朱厚照在南昌城外校閱三軍之後,當場表彰本次評判中的有功將士。內閣製定出來的軍功獎勵製度,第一次正式頒行。當朱厚照將一枚枚獎章別在有功將士胸前的時候,將士們沸騰了,陛下萬歲的喊聲如山呼海嘯一般。
王守仁羨慕的吧唧著嘴說:“陛下,這獎章實在是嗬嗬,戴在身上實在是嗬嗬嗬……”
厚照撲哧一笑說:“我的愛卿,有話就直說。內閣正在製定針對文臣和有功於國之人的獎勵條列,告訴你,你這枚獎章是軍功章,想要得到帝國勳章,那還得再加把勁。”
守仁:“陛下放心,臣一定會得到陛下親手頒發的帝國勳章的。”
“哈哈,守仁,你看現在兩廣日趨穩定,你就隨朕到南京去吧。許久未見謝卿了,怪想的。順便坐坐咱們遠洋艦隊的戰艦,檢驗一下戰艦的質量。愛卿以為如何?”
“臣願隨陛下通往。”
厚照離開南昌,全城軍民傾城而出一直送到了江邊。直到厚照登艦離開,還有很多百姓順著江邊奔走相送。王守仁站在厚照身邊,激動的看著正向百姓們頻頻揮手告別的厚照,不禁想起當年在通州碼頭見麵時的情景。
“陛下,您該親政了。”
“啥,老王你啥意思?現在不是很好嗎,你看大臣們個個敬業,把政務處理得井井有條,哪裏還用得著朕。朕跟你講,朕現在就想著讓百姓們的日子越過越好,大臣們個個勤勉,大事小情別讓朕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