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片遼闊平坦的草原,當覆蓋了一冬的冰雪全部消融之後,仿佛一夜之間草原被染成綠色。當一群群大雁和潔白的天鵝落到寬廣無垠的呼倫湖上的時候,草原上的青草已經可以把牛羊群遮掩住了。隨著鴻雁北飛的第一聲鳴叫,草原上開滿了姹紫嫣紅的野花,蔚藍的天空下,清澈的呼倫湖微波蕩漾,湖麵上成群的大雁、天鵝和水鳥悠閑地啄食著水中的魚蝦。
呼倫湖唐朝時稱俱倫泊,遼、金時稱栲栳濼,元朝時稱闊連海子,明朝時稱闊灤海子,當地牧人稱達賚諾爾(蒙古語,意為“像海一樣的湖泊”),它是由呼倫湖和貝爾湖組成的。
“呼倫”是由蒙古語“哈溜”音轉而來,意為“水獺”;“貝爾”蒙古語意為“雄水獺”。
相傳在很久以前,蒙古族部落裏有對情侶,姑娘叫呼倫,小夥子叫貝爾。一天,妖魔莽古斯帶領著狼蟲虎豹殺向了草原,他依仗頭上帶著的兩顆神力無比的碧水明珠,肆虐著草原,河水被吸幹,牧草枯黃,牲畜倒斃。施放彌天的黑霧搶走了呼倫姑娘。貝爾為了草原,為了呼倫姑娘,與妖魔莽古斯拚殺。
呼倫假意取悅莽古斯:“你頭上的明珠若給我一顆,日後便應允你的願望。”莽古斯忘乎所以,連聲說好,把其中的一顆遞給了呼倫。呼倫知道一顆珠子就是一汪碧水,為了滋潤草原,她毅然把珠子放入口中,訇然化作茫茫碧水。莽古斯傻了眼,身上少了一顆珠子,神力減少了一半,貝爾追上了莽古斯,拉開張如滿月之弓,一箭射中了他的心窩。
貝爾繳獲了另一顆明珠,帶著勝利的喜悅四處尋找呼倫,這時才知道呼倫已化作滋潤草原的女神。悲愴的貝爾發誓永遠守護在呼倫的身邊,當即吞下了另一顆珠子,頓時呼倫湖之南又出現一泓碧水。鄉親們為了紀念他們,就把這兩座湖分別取名呼倫湖和貝爾湖。
湖的北岸就是達延汗王庭金帳所在地,金帳的金頂在陽光的照耀下放射出耀眼的金光,人們在很遠就可以看見金帳外那高高飄揚的黑色金狼大旗。
寧靜的草原上偶爾傳來牛羊的叫聲,伴著牧民悠長嘹亮的歌聲在草原上回蕩。在遠離達延汗王帳將近百裏的一條蜿蜒曲折的小河邊,佇立著一片潔白的氈包。氈包前一位中年婦人,正在為一隻母羊接生,當小羊羔帶著熱氣滑落到草地上的時候,婦人才鬆了口氣抬手擦了擦臉上的汗水。旁邊一個粗壯的十六七歲的小夥子迅速用手巾給婦人擦汗,婦人幸福的閉上眼享受著兒子的關愛。
剛剛落地的小羊這會兒已經掙紮著要爬起來,可是它還弱小,剛剛站起來四條細腿就顫巍巍的支撐不住又趴在了地上。小羊仰起頭咩咩的叫著,母羊在一旁也叫著,不住的舔著小樣。這時候一個穿著袍子,梳著滿頭小辮子的四五歲的小姑娘跑過來,跪在地上要把小羊抱起來。
“亞亞,不要抱,讓小羊自己起來。”婦人止住小姑娘。小姑娘很聽話,不去抱小羊了。但仍然跪在小羊邊上給小羊加油。
“快起來呀,小羊,起來去找你阿媽吃奶去。”小羊顫巍巍的站了起來,跌跌撞撞的走了幾步,慢慢適應了之後,跑到母羊那裏和其他小羊擠在一起歡快的吃起了奶。
“哦哦,小羊會跑嘍,阿媽阿哥你看小羊會吃奶了。咯咯咯。”
小姑娘清脆的笑聲讓她的阿媽阿哥也跟著開心的笑起來。春天的草原是繁殖季節,隻有春天出生的小羊、小牛、小馬駒才能順利的長大,才能抵禦寒冬的來臨,所以每當這個時候,牧民們都忙著為自家的牛羊接生,牛羊就是牧民們的財富、是他們的糧食和衣衫。
這個季節牛羊繁殖得越多牧民越高興。這家人在這裏算得上是比較富裕的人家,有兩百多隻羊,近一百頭牛,還養著十幾匹馬。女主人叫卓卡,那個小夥子是她的兒子名叫蘇布雷,小女孩是她的女兒叫蘇布亞。
卓卡一邊煮著一鍋肥羊,一邊她把蘇布雷叫過來看著火,她自己打起了奶茶。卓卡的丈夫和他手下的兄弟就要回來了,得趕緊準備吃喝。卓卡忙碌了一會見準備的差不多了,蘇布雷已經在氈包前鋪上了地毯擺上了矮木桌,擺好了銀碗,又把一大托盤炸好的饊子(一種麵食)放在桌子上。卓卡看著兒子心裏很滿足,撈起一塊羊腿肉塞進兒子嘴裏,又把稍小的一塊塞進女兒的小嘴裏。看著兒女吃的香甜,卓卡覺得比自己吃了都高興。遠處一陣馬蹄聲傳來,十幾匹壯碩的河套馬向著這裏飛奔過來。
“阿媽,阿爸回來啦。”
蘇布雷拔起插在氈包門口狼尾纛使勁的搖晃起來。狼尾纛就是一杆大槍上係著一隻狼尾巴,平時插在氈包門口表示吉祥平安。打仗的時候大槍拿走,把狼尾係在木杆上還插在那裏,直到打仗的人回來再換成狼尾纛。
如果人沒回來,就解下狼尾換上一條黑色的長布,直到這家再次出現一位能征戰的男子,就會再次插起狼尾纛。
“哦哦,阿爸回來啦,阿爸回來啦。”
蘇布亞高興的衝著阿爸的方向又蹦又跳。馬群越來越近,為首一人突然立在馬上喊道:“阿雷、亞亞,阿爸回來了。卓卡,我的小母牛,你的蘇鄙俚哥哥回來了,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