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六年十月十八日,大明百姓期盼已久的勝利大閱兵在承天門(今天安門)門前舉行。據《正德大帝傳》記載:“大明正德六年十月十八日,上戎服禦承天門,文武諸大臣候於橋東。韃靼被俘軍兵及酋首計一萬五千人,反綁雙臂,背負韃靼達延汗王旗,自長安左門入。獻俘禦前畢,複出長安右門,金鼓之聲徹於紫禁城內外……”
從這條史料看,韃靼俘虜是從長安街東側的長安左門進入,沿長安街通過承天門之後從長安右門出。這應該是從厚照開始,大明曆次對外戰爭獲勝後舉行大閱兵的固定的一個行走路線。也是從厚照開始,皇帝本人著登臨承天門,戎裝佩劍與文武百官參加奏凱獻俘儀式,成為大明帝國最隆重的慶典,而每年的十月十八日,則成為大明帝國法定勝利日。
勝利大閱兵是在承天門前麵的廣場上舉行的,這個廣場夠大,而且兩側的宮門也十分寬闊,足以容納十輛戰車並排通過。這一天,京城城百姓以及各學院的學子們,早早的來到承天門的廣場上,懷著激動的心情等著觀看閱兵。
身著新式軍裝的近衛軍士兵,已經在廣場上布上整齊的標兵線。而受閱部隊在總指揮仇鉞的指揮下,排成整齊的方陣。閱兵還沒開始,受閱部隊的亮相就引起了所有人的驚歎。
承天門前觀禮台上的各國使節,被大明受閱部隊的威武軍容所震撼,他們一個個站起身來翹首張望,相互打聽著那紛飛的戰旗所代表的含義。
嘹亮的軍號響起,兩千近衛軍在李定國的帶領下排著整齊的隊伍走進廣場。他們那一身金色的鎧甲、火紅的軍裝、以及鎧甲上閃閃發光的勳章,告訴人們這是陛下的親軍,也是一隻功勳卓著的部隊。
在隊伍的最前麵,李定國高舉著大明帝國國旗,身後是蕭遠山和馬孟奇。這倆小子肩上的一顆金星表示著這倆已經是少將軍銜,已經邁入了將軍的行列。
兩千近衛軍軍的腳步踩在一個點上,所有人隻聽到咵咵咵的聲音,喧鬧的廣場上頓時鴉雀無聲。
“正步---走!”
唰,隨著李定國的口令,蕭遠山和馬孟奇抽出指揮刀擎在麵前,帥氣的動作引來一片驚歎。兩千近衛軍手持連珠銃由齊步改為正步,兩千雙馬靴整齊的砸在青石地麵上發出空空的聲音,一排排雪亮的刺刀如浪潮一般一波波的平行推進。
當他們來到廣場中央的旗杆麵前時,兩千近衛軍隨著一聲口令,齊刷刷立定。整個隊形絲毫不亂,猶如鋼澆鐵鑄一般釘在原地。
嘩,掌聲如潮。
“大明威武,陛下萬勝!”
震天的呼聲響起,百姓們為自己有這樣的軍隊感到無比自豪。各國使節也禁不住站起來羨慕的看著兩千近衛軍。
號聲嘹亮,禮炮轟鳴,大明帝國皇帝陛下朱厚照走上了承天門。
“陛下萬歲!”又是一陣山呼海嘯。
“升帝國國旗,奏帝國國歌。”
厚照身前有很多銅製的大喇叭,可以把他的聲音傳向四方。李定國正步來到旗杆下,將帝國國旗係在繩索上之後,緩緩拉動繩索。帝國國旗展開緩緩升起並逐漸展開。所有的人都挺身肅立,將右手放在胸前目視國旗。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芬芳美麗滿枝椏,又香又白人人誇。
讓我來將你摘下,送給別人家,茉莉花呀茉莉花。”
廣場上所有的人,隨著皇家歌舞團萬人合唱團的聲音齊聲高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芬芳美麗滿枝椏,又香又白人人誇。讓我來將你摘下,送給別人家,茉莉花呀茉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