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我乃大明孝賢郡主(1 / 2)

李隆睜開眼睛一看,隻見長今站在自己麵前。長今沒有穿朝鮮宮裝,而是穿著一身大明郡主禮服,華麗的禮服滿頭環佩叮當,襯托的小姑娘雍容富貴,儀態端莊。

“長今,哥哥不能送你回大明了,對不起。長今你走吧,他們是不敢把你怎麼樣的,快走!”

長今從李隆手裏奪過長刀扔在地上,大聲說到:“我們回國之前陛下和你說的話,難道你忘了嗎?”

李隆一愣忽然想起了厚照的話。

“今後不論遇到什麼,都不可喪失信心,要相信朕,相信大明。”

李隆死寂的眼中忽然冒出了光彩,他明白長今提醒他的用意了。李隆向長今點點頭,轉身麵對政變軍,那一刻他感到自己的心無比的堅定,感到自己的腰杆無比的堅硬。金橘絡等一百多人聚集在李隆和長今身邊,一起麵對虎視眈眈的政變軍。

沒人下令,政變軍弓箭手的長弓全都放下,沒一個人膽敢再用箭指著李隆他們。準確的說是沒人敢用箭指著站在最中間的,一身大明郡主裝扮的長今。

李懌看著突然出現在李隆身邊的長今,先是驚豔後是懊惱。

“誰能告訴孤,為何李隆身邊有一位大明郡主,難道是大明皇帝陛下賜婚了嗎?若是這樣,我命休矣~~~~。”

柳順汀仔細看看長今,猛地發現,這位郡主不就是以前景福宮內的小宮女徐長今嗎?她怎麼敢穿大明郡主的服飾,要知道就算是朝鮮國王繼位,大明派來的冊封使也不過才是八品官,一位郡主的品級堪與朝鮮國主相媲美了,那是王一般的存在。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難道說李隆去了一趟大明,就成了大明皇帝眼中的紅人了嗎?若是那樣還真是我命休矣了。

要知道被宗主國皇帝承認的屬國國君一旦被殺,繼任者無論如何是得不到宗主國的冊封的,得不到冊封就算是篡位謀逆,宗主國是可以以此為借口討伐屬國的。到那時不僅新君完蛋,這屬國能不能存在都不好說了。

柳順汀眼珠一轉計上心來,他指著徐長今喊到:“大膽徐長今,你敢身穿上國郡主服飾,這是大逆不道的僭越之罪。量你一個小小宮女也沒這個膽量,定是李隆私藏上國郡主服飾意圖謀逆。王上,李隆倒行逆施,意圖謀反,這是大罪。請王上稟明上國皇帝陛下,降旨平叛!”

李懌心中暗讚柳順汀機智,這樣一來自己殺李隆就是合理合法的,就算是大明皇帝再偏袒李隆,也不會饒過他謀逆之罪的。再說,一個小小的宮女敢穿大明郡主的服飾,如果說不是李隆的主意誰信啊。李懌的手再次舉起,政變軍的弓箭再次指向李隆等人。

唰,長今手中的明黃詔書打開,龍紋詔書明晃晃金燦燦的出現在眾人麵前。呼啦一聲,政變軍所有將士全都跪倒在地叩首不止。大明皇帝的詔書在朝鮮可是不多見的,隻有國王繼位的時候才可以見到,那是絕對造不了假的。而且,若是造假藏著掖著還來不及呢,誰敢明目張膽的拿出來給人看。再說大明和朝鮮離的那麼近,是真是假一問便知。

李懌、柳順汀、樸元宗和成希顏此時也不敢再站著,紛紛下馬跪地叩拜。這是習慣使然,見了大明皇帝詔書先跪下再說,否則就是大不敬,是會惹禍上身的。

徐長今收起詔書緩緩說到:“我本是朝鮮王宮一個小小宮女,王上見我聰明好學已經認我為義妹,封孝賢翁主。但是大明皇太後也很是喜愛我,收我為義女,大明皇帝當場冊封我為大明郡主。因此,我徐長今乃是大明孝賢郡主,爾等焉敢不敬!”

“臣等不敢。”

長今:“起來說話,軍隊退出百步之外。”

政變軍將士如蒙大赦,不等李懌下令紛紛站起身來,退出百步之外。李懌、柳順汀、樸元宗和成希顏站起身來,一臉的無奈和憤恨。千算萬算沒算到這一節,誰知道大明皇帝陛下會冊封一個小小的宮女為郡主,這哪是一步登天啊,簡直就是一步上九霄了都。這品級和李隆是一個級別的,代行國政都沒的說,這可咋辦?好好的政變,逐漸向著造反的方向靠近,一幫自以為是中興之臣的人,眼看著就要成為亂臣賊子了,李懌悄悄踢了柳順汀一腳。

柳順汀咧咧嘴,硬著頭皮說:“郡主殿下,不知可否將郡主金印給下臣一觀?”

徐長今從懷裏掏出金印交給金橘絡,金橘絡雙手高舉金印來到柳順汀麵前,也不說話將金印正麵對著柳順汀。這還用驗嗎,大明皇族金印是有規製的,朝鮮想要仿造也得有那個本事哇。

金橘絡:“柳大人看清楚沒有?可是假的!”

柳順汀:“不敢不敢,下臣不敢造次,請殿下收回金印。”

金橘絡:“哼!亂臣賊子。”

柳順汀的汗順著鬢角流下來,一向精明的他知道此時若是不找出合理的理由,那麼下場沒有最慘隻有更慘。想到此處,柳順汀把心一橫說到:“下臣回稟郡主殿下,臣等不知郡主殿下鳳駕蒞臨朝鮮,驚擾之處還望殿下恕罪。但是李隆自繼位以來,所做之事人神共憤,朝鮮民眾怨聲載道。李隆殘暴不仁,殺伐決斷,致使朝鮮朝綱大亂。李隆淫亂後宮,不敬神佛,且不學無術,對大明聖賢之言多有誹謗之詞,樁樁件件有據可查。似這等無德無能,鮮廉寡恥之徒,不足以成為朝鮮之主。反觀晉城大君,為人謙和,德才兼備,是朝鮮中興之主。殿下雖為上國郡主,但也是生於朝鮮長於朝鮮,對李隆的所作所為也應該親眼目睹。下臣說的對與不對,殿下心中自有明斷。殿下,我朝鮮民眾期盼晉城大君繼位如盼雲霓,還請殿下以朝鮮國事為重,以百姓為念,做出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