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A的報告就到這裏,在報告的末尾是老A發來的行動計劃和請示。厚照仔細的看了計劃,鄭重的思考了很久,又在計劃附後的清單中勾勾點點之後,將文件做了處理,發送給老A。
嘀嘀嘀,係統提示有人要求通話。厚照接通之後,老A的聲音傳了過來。
“老大,文件收到,我會按照老大的指示行事的,請老大放心。老大,我還需要更多的人支持。告訴老大一個好消息,豐臣秀吉並不知道有多少人重生,也不知道到底誰是是不是他的人。這就給了我們可乘之機。不過他很機警,不會輕易相信任何一個人。所以為了找到那段要塞的藏處,我必須給他點甜頭。”
“你的計劃我已批準,你要什麼我就給你什麼。至於有關大明的情報,你要一點點的告訴豐臣秀吉。每次給他情報的時候要事先和我通報,此為最高機密,你隻和我單線聯係。國安部雖然在倭國也有人,但是和你們相比太不專業,作用也有限。所以我國的事情就全靠你們了。”
“是,老大放心。”
“對了,為何不用電報?”
“老大,鬼子也有電報,我耽心一發報就會被他們偵測到,所以改用這個,既安全又快捷。對了老大,織田怎麼辦?”
“收攏他的舊部,先送到琉球,在那裏建立基地,朕要把琉球變成織田反攻的基地。”
“是,老大英明!”
“哈哈哈,少來。你這家夥,你那可是賣國行為呀。啊?朕對你很不放心呐。”
“哈哈哈,老大。我賣國也是你批準的呀,你可不能把我當替罪羊啊。”
“哈哈哈,你不是替罪羊也不是賣國賊,你是華夏的英雄。你這樣的賣國越多越好,朕批準你賣國。”
“哈哈哈,有老大這句話我們哥幾個死也值了。老大,給我們留好慶功酒,等我們回來。”
“我等你們回來,我的兄弟們!”
結束通訊之後,厚照擦擦眼睛,嘴角浮起了微笑。
“倭國,豐臣秀吉,有朕在,你就別想囂張!”
豐臣秀吉率軍進入京都,隨著他的到來,騷亂的京都逐漸恢複了平靜。一個小姓來找佐藤野和川崎,而此時川崎正在教佐藤野的手下們練習狙擊戰術。
“佐藤君、川崎君,豐臣大人叫你們去本能寺。”
佐藤野心中微微一動,暗自說到:“我的行動該開始了。”
川崎和佐藤來到本能寺內,這裏雖然進過打掃,但是戰鬥的痕跡依然隨處可見。正殿已被大火燒成一片瓦礫,豐臣秀吉正在廢墟前指揮著一群人在瓦礫中翻找。
“大人,佐藤君和川崎君來了。”
豐臣秀吉轉過身來看著佐藤野和川崎,雖然秀吉在對明智光秀的戰役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但此時豐臣秀吉依舊穿著那身紫色威大鎧。
大鎧起源於兩檔式掛甲,在平安時代中期就已經出現。大鎧並不是人們印象中的完全由竹木製成的,出於提高防護能力的目的,其中在重點部位也運用了鐵製材料。一套完整大鎧的重量超過30公斤的重量,在日語中,鎧甲軀幹部分稱為“胴”。
大鎧的胸甲也是由小片的甲葉紮成的,其光滑的外表是因為在其上包有一層主要為鹿皮所製的皮革,用以在鎧身形成較光滑的表麵,以防止武士在射箭的時候弓弦被甲片刮斷。這個結構也被稱為弦走韋。弦走韋上有裝飾的花紋,圖案為獅子和蔓草紋。
大鎧的另一個重要特征是在胸口位置安裝的“栴檀板”與“鳩尾板”。較為寬大的“栴檀板”在右胸上,一般采用甲片外露的樣式。而較為短小的“鳩尾板”則多數采用類似於弦走韋的樣式,這兩片板的材料主要為鐵,牛皮和鹿皮。這兩片甲板的頂端與胴甲主體相連,鳩尾板用於在射箭的時候為左胸口提供保護,而栴檀板則用於在右手揮舞武器的時候保護右胸。在胴的側麵,則是被稱作肋楯,也就是肋甲的意思,主要結構即為一片叫做壺板的甲片,在胴的左部因為開口以穿戴的需要,還有做蝙蝠付的結構。
胴的前後部分在肩膀部位由緒連接,在鎧甲的左右肩膀部位上還有兩個帶孔的甲片,叫做幛子板,用於防止緒在武士拉弓的時候被割壞。胴甲下麵連綴草折,分為前草折、左麵的馬手草折,右麵的射向草折,和後部的引敷三個部分。(在大鎧中,左手被稱為馬手,右手被稱為射手)中國甲胄中稱為披膊,即保護手臂肩膀的肩甲在日本甲胄中被稱為袖。而大鎧中的袖往往采用大袖的形式。其特點為直而平,且麵積較大,往往采用六到八段甲片疊合成的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