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大國崛起的代價(1 / 2)

厚照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緒之後說到:“千百年來,我中華無數仁人誌士無不為中華崛起而盡心竭力。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行動上,都做了不少嚐試,也付出了很大代價。這些天我一直在想,如果我憑借係統的優勢,直接滅掉日本,占領東南亞,四處擴張可不可以?答案是肯定的,但是這樣的強國能夠持久存在嗎?不能!元朝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元朝建國之初是一個地跨歐亞大陸的龐大的帝國,但是元朝存在了多久呢?從成吉思汗建國到元朝滅亡,傳五世十一帝,曆時才九十八年,連一百年都不到哇。這樣一個龐大的帝國,竟然不到一百年的時間就消亡了,是什麼原因呢?原因很多,縱觀人類發展史,每個大國崛起都有當時的曆史背景和條件,每個大國崛起的道路也都是不一樣的,但是他們也有很多共同點。”

“第一,大國崛起都經曆了思想解放的曆史過程,都是以思想解放為先導的。英國的崛起經曆了早期的新教運動,為商業資本主義的發展奠定了思想基礎。

第二,大國崛起都是以體製創新為條件的,日本的明治維新從根本上改造了傳統的封建體製,美國的資本主義體製則是在英法資本主義體製上進行了新的創新。

第三,大國崛起都是抓住了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曆史機遇,英國抓住以蒸汽機為標誌的第一次產業革命標誌,美國則在電力為標誌第二產業革命中占得先機。同樣,在信息技術為標誌的第三次產業革命中,美、日又居於先導地位。由此可以看出,大國崛起往往是以科技的迅猛發展為標誌的。

第四,大國崛起都是以經濟的強盛為基礎的,沒有經濟的支撐很難成為世界性的大國。

第五,大國崛起與文化複興和軟實力的增強也是分不開的。”

“我深深以為,中華若要崛起,也必須經曆適合自己的過程。一意逞雄的國家,等於是放棄了從容崛起的主動,最後的結果並不美好。曆史的教訓還在於:所有企圖靠戰爭來征服、壓迫和掠奪其他國家的大國,其結局總是和他們的願望相反。西班牙試過,但是失敗了;法國試過,拿破侖試圖創立世界帝國,也失敗了。德國試過,日本也試過,特別是希特勒試過了,卻輸給了美國。”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已被近、現代世界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的實踐所證明,並且已經成為人們思想上、理論上的共識。科技在一個國家興起中無疑起著重要的作用,但如果說科技在一國的興起中,起著決定作用,那就有點言過其實。無論是在曲折蜿蜒的人類曆史發展進程中,還是在紛繁複雜的現實生活中,都存在著一些悖論現象。這是因為有些時候科學技術的進步並未能推進生產力的發展: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也並未引起生產力的任何革命:發明火藥,曾隻是用來做花炮,放焰火,供消遣之用。而別的國家卻學了去開礦山、修隧道、造槍炮,發展經濟與國力,最後使中國飽受人家炮火的“洗禮”。發明指南針,曾主要用來看風水,光宗耀祖;而人家卻學了去開辟新航道,發現新大陸,發展世界貿易,最後用廉價商品這門重炮轟開了中國封閉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