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厚照有親自體驗了另外幾種裝備,分別是63式水陸坦克和63式履帶式裝甲人員輸送車,也就是裝甲戰車。
63式水陸坦克於1963年起裝備中國人民解放軍。這款水陸坦克的形體較大,各連接處密封良好,炮塔座圈處有橡膠密封裝置,坦克在水中行駛進有足夠的浮力。其動力裝置為水冷柴油機,傳動裝置為機械式,懸掛裝置為扭杆式,水上推進裝置為噴水推進式。
火控及觀察瞄準炮塔電傳動裝置和車長、炮長觀察瞄準儀器該坦克具有較強的火力,較好的機動性能特別是兩棲性能和適當的裝甲防護能力,主要用於強渡江河和沿海地登陸與反登陸作戰;摧毀敵灘頭陣地防禦設施,消滅敵有生力量和武器裝備,協同步兵作戰,實施火力支援,適宜在多河流、湖泊、沼澤和水稻田等水網地區執行戰鬥和偵察任務。
該坦克在半球形的炮塔體上裝有1門62-85Tc式85毫米坦克炮,采用電動方向機可無級變速,能快速調炮,高速轉移火力,亦可低速精確瞄準,還可實現車長操縱炮塔。車內攜帶炮彈40發。該炮右側裝有1挺59式7.62毫米並列機槍,左側裝有1個63式坦克炮瞄準鏡,指揮塔上裝有1挺59式12.7毫米高射機槍。
這款坦克是針對大明南方水網地帶的地形特點設計製造的,將來主要裝備西南和東南軍團,和59式坦克形成高低搭配的架構。同時也是為新成立的,直屬於四大艦隊的帝國皇家海軍陸戰隊準備的標準裝備。63式水陸坦克雖然比59式坦克低了一個層次,但是在日本97式坦克的麵前也是一個不可戰勝的存在。也就是說,如果大明和日本開戰,根本不用59式坦克出戰,單憑63式坦克就可以完孽日本97式坦克。整整一代的差距,不是那麼好彌補的。大明的陸戰裝備,小到步槍大到火炮坦克全部都比豐臣秀吉的先進一代,單從裝備對比上來說,豐臣秀吉已經不可能在陸戰中取勝,唯一有取勝把握的就是海軍,還得是豐臣秀吉耗盡能量值才可以傳送到這個時空的中國清朝時期的日本海軍。不過大明海軍現在正在加緊建造鐵甲戰艦,至於大明和日本海軍誰強誰弱,還有待實戰的考驗。
除了63式坦克,還有63式履帶式裝甲戰車。63式裝甲戰車,是中國陸軍第一代履帶式裝甲戰車。自裝備部隊後,填補了中國陸軍步兵裝甲戰鬥車輛的空白,其簡潔實用的功能深受部隊歡迎,首批國產履帶式裝甲輸送車於1963年設計定型,命名為63式裝甲輸送車。該型車長5.476米、寬2.978米、高2.563米,全重12.6噸,載員13人,公路最大速度60公裏/時、最大行程500公裏,水上浮渡速度6公裏/時。
該車體由高強度裝甲鋼板焊接而成,動力傳動裝置右前置,駕駛員位於左前部,車輛後部為載員艙並開有後門供載員出入,開有頂窗。63式裝甲輸送車采用了無托帶輪布局,每側有4個直徑760毫米的單負重輪,還裝有兩個搖擺式液壓減震器。事實上,這一時期的中國陸軍所有國產裝甲車輛,包括59式中型坦克和63式水陸兩用坦克,無一例外都采用無托帶輪布局,63式裝甲輸送車也傳承了這種設計思路。
63式裝甲戰車的基本型武器是1挺12.7毫米大口徑機槍。63式裝甲輸送車的服役,使每一支裝備59式主戰坦克和63式水路坦克的解放軍精銳部隊的步兵,都能夠乘坐裝甲輸送車與坦克並肩作戰。厚照照此方式裝備大明陸軍,使得大明陸軍一步跨入了裝甲機械化陸軍的時代,起點非常之高。可以說其他國家花費百年時間才能做到的這一步,而大明卻在厚照借用係統優勢的情況下一步就位了。
試想一下,在寬闊的戰場上,59式坦克在前迅猛突擊,成群的63式裝甲戰車攜帶大量步兵緊隨其後,在這個時代哪個國家的軍隊可以與之抗衡。就算有那又是什麼結果呢?那隻能是屍山血海,全軍覆沒的下場。
厚照滿意的在驗收文件上簽上自己的名字,又加蓋了玉璽之後,他鄭重的宣布將59式坦克命名為“正德十式坦克”,賜代號“東北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