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京都大轟炸(1 / 2)

大明滅倭戰役是按照先封鎖後轟炸,再進攻的順序安排的,也就是說大明對倭國的真正的打擊是從轟炸開始的。在轟炸之前,大明國安部情報人員做了大量的工作,完全掌握了豐臣秀吉建立的所謂的兵工廠的準確地址。隻是當這些第一批打擊目標,標注在鹿兒島總指揮部的地圖上時候,所有看著這張地圖的人直犯惡心。

原因無他,太密集了。這倒不是說豐臣秀吉有先見之明,而是由於現在的倭國沒有建設大規模工業基地的能力,為了快速趕上大明,豐臣秀吉不得不采取這種類似後世華夏公司加農戶的形式,把武器裝配所需的零部件全部分散到民間小作坊進行生產,最後由大阪兵工廠進行裝配。

這樣做雖說質量和標準不能夠完全保證,但至少可以解決武器缺乏的當務之急。而且,和秀吉一起重生的那些鬼子們也可以從中獲得好處,他們的兄弟姐妹、老婆、大小舅子、情人等等都可以從事這種生產,收入很是不錯,這也是造成這些小作坊泛濫的重要原因。

朱厚照看著這張地圖直犯暈,有心派情報人員一個個去炸,這人員損失又不值得。這個時代的大明空軍還做不到精確定點轟炸,要知道這種技術就是在現在,也隻有幾大軍事強國才能做到。你讓大明空軍一顆炸彈炸一座小作坊還不殃及其他,就好像要求一個重機槍手必須用一發子彈命中兩千米之外的敵人的眼睛一樣,那是絕對不可能做到的。

厚照思來想去也沒好主意,最後他生氣了,憤怒地說:“小日本就是鬼道,還知道分散生產。可你倒是弄得遠一點啊,弄這麼密集幹啥?快把朕給惡心死了。麻麻德,不管那麼多了,就這樣給朕炸!”

厚照用紅筆在地圖上畫了個大圈,標定出轟炸範圍。這個大圈圓的像一張餅,餅的中間套著一個小圈,這個小圈的位置,就是倭國天皇的禦所,也就是說除了天皇禦所之外,其他地方全在轟炸範圍之內。這也就是為什麼朱厚廉領著人去炸天皇禦所時,高誌航出聲阻止的原因。

這種戰術被厚照命名為地毯式燃燒彈轟炸,因為轟炸使用的是大明軍工集團新研製的高爆燃燒彈,又是采用大麵積平推式無差別轟炸方式,就像用炸彈鋪上一層地毯一樣,所以取了這個名字。

大明空軍毀滅者轟炸機在1500-2000米的高度,首先對倭國京都進行了轟炸,轟炸京都的好處一是可以打擊倭國人的信心,使他們對大明產生畏懼感。京都是倭國政治經濟中心,倭國天皇就在這裏,國都被毀,對倭國的民心士氣的打擊是絕對夠大的。二是提升大明的軍心士氣以及大明全國百姓的支持。要知道為發動滅倭戰役,大明可是發行了戰爭國債的,轟炸倭國京都就好像上市公司剛發行股票,就全線來了個開門紅一樣令人振奮。最後就是以此震懾心懷不軌的那些國家,例如兩隻牙。雖說到現在他們沒和大明發生過正麵衝突,但是他們在美洲和東南亞搶奪殖民地的行為,卻讓厚照感到了潛在的威脅,必須借此敲打一下兩隻牙。

於是,大明空軍在厚照的命令下,首次轟炸就對準了倭國京都。為此高誌航重新評估局勢,想出了一個重大的戰術變化。他決定在執行轟炸任務前,拆除轟炸機上所有的槍炮炮塔以及彈藥,以減輕毀滅者的重量,以便攜帶更多的燃燒彈,並在1500—2000米的低高度空間展開轟炸。這主要是因為製空權完全在大明空軍掌握之中,而且京都根本沒有防空火力對轟炸機編隊構成威脅。

轟炸已經開始,第一波56架毀滅者排著整齊的隊形,不慌不忙的投下炸彈,整個過程就好像是一次轟炸訓練一樣。高誌航喊了兩嗓子之後,朱厚廉沒搭理他,高誌航氣得掛上通話器安心指揮轟炸編隊,炸完京都,編隊還要繼續轟炸其他地方呢。而且高誌航還要指揮隨後的37架毀滅者發起的第二輪轟炸,之後還有第三輪28架毀滅者的轟炸。這是按照厚照的意思進行的,厚照的原話是:“要給倭國一個永世不忘的慘痛教訓,讓他們想到大明兩個字就從心靈深處感到畏懼。”

轟炸機群過後,京都燃起衝天大火,濃煙蔽日,烈焰蒸騰。轟炸和大火徹底破壞了散布在居民區的生產零部件和預製件的小作坊,達到徹底癱瘓倭國軍事工業的目的。

大明正德十一年初冬,121架毀滅者從九州直撲倭國京都,實行輪番地毯式轟炸。此次轟炸共投下2000餘噸燃燒彈,京都市中心41平方公裏被夷為平地,26.7萬幢建築物付之一炬,共炸死燒死9萬餘人。另有10萬人被燒成重傷,100萬人無家可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