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珠的講述和情報人員的彙報是互相印證的,這說明他們都沒有撒謊,那倆妖孽的確是憑空消失的。
厚照沉思片刻之後說到:“阿道夫,還算你有點良心,還知道感恩。隻是不知道當你走上權力巔峰的時候,會不會還記得你說過的話。不過,就算你不記得或者故意忘記,朕也會提醒你不要忘記。當大明和你的國家的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朕把選擇權交給你,不管你選擇利劍還是選擇玫瑰,朕都會坦然接受。如果你選擇玫瑰,朕會和你攜手維護世界的秩序。如果你選擇利劍,朕保證會給你一個深刻的教訓。好啦,這件事就此完結。錢寧,傳朕旨意。命內閣派員組成考察團到歐洲各國考察,並在歐洲各國建立大明帝國公使館,處理帝國和這些國家的官方和民間往來事務。重點是英倫三島、法蘭西、神聖羅馬帝國(德國)、西班牙、葡萄牙、奧斯曼帝國(土耳其)等國家,應首先建立大明公使館。”
“遵旨。”
“現在朕要做的事情就是讓大明更加強大,讓大明的疆域遍布全球。那麼首先,朕要睡上一覺,等朕醒來的時候,我們去尋寶。”
花舞:“耶~~~~~。”
由此可見,厚照真沒把倆妖孽當回事,應該說厚照心裏對倆妖孽充滿了期待。毛子有言:與人鬥其樂無窮。當厚照帶領大明走上巔峰的時候,不免覺得高手無敵,寂寞如雪。人啊就得時不常的給自己找個對手,要不然的話很快就會老的。作為一個頑主,厚照是絕對不會讓自己虛度時光的。
剛才厚照提到了神聖羅馬帝國,這是個怎眼多個國家呢?神聖羅馬帝國也可以稱作,德意誌民族神聖羅馬帝國或日耳曼民族神聖羅馬帝國,是公元962年至公元1806年地跨西歐和中歐的封建君主製帝國。其版圖以日耳曼尼亞為核心,包括一些周邊地區,在巔峰時期包括了意大利王國和勃艮第王國還有弗裏西亞王國。
公元962年德意誌國王奧托一世在羅馬被教皇加冕為羅馬皇帝,之後腓特烈一世改國名為神聖羅馬帝國。
在神聖羅馬帝國曆史的大部分時間內,帝國是由數百個更小的附屬國組成。其中有侯國、公國、郡縣、帝國自由城市。早期是皇帝擁有實際權力的封建帝國,14世紀時演變成承認皇帝為最高權威的聯邦。1356年查理四世皇帝確立了帝國的七個選帝侯,分別是美茵茨大主教、科隆大主教、特裏爾大主教、薩克森選侯國、勃蘭登堡公國(它是勃蘭登堡-普魯士王國的前身,後統一北德意誌邦聯與巴伐利亞,建立德意誌帝國)、普法爾茨選侯國以及波希米亞國王(後期由奧地利大公兼任)。13世紀開始,帝國皇位長期被帝國的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占據。
德國人在論述其國曆史時,將神聖羅馬帝國定義為“德意誌第一帝國”,和後來的德意誌第二帝國(1871年成立)與德意誌第三帝國(1933年成立的納粹德國)加以連論。
所以說厚照領導的大明和神聖羅馬帝國是處於同時代的,隻不過神聖羅馬帝國現在處於一種分散的聯邦狀態,整個帝國的皇帝到底有多大權力那就不好說了。這就和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周朝後期十分相似。天子是共主,諸侯各自為政。說道這裏就不能不提一個很重要得地方,那就是神聖羅馬帝國的巴伐利亞。
巴伐利亞自由州也常被稱為拜恩、拜仁,是德國麵積最大的州,首府位於慕尼黑。現在的巴伐利亞屬於維特爾斯巴赫家族統治。
維特爾斯巴赫家族是德意誌幾個古老貴族世係之一,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將其強勁的對手,獅子亨利統治的巴伐利亞改封與維特爾斯巴赫家族的奧托一世後,維特爾斯巴赫家族便開始了其在巴伐利亞的長達八百年的漫長統治。
雖然在之後,維特爾斯巴赫家族曾幾度將巴伐利亞公國分割繼承(兒子多嘛),但最終都因家族的一支絕嗣,而得以複歸於統一。後來,維特爾斯巴赫家族又在萊茵河地區得到了萊茵宮庭伯爵(或音譯為\"巴拉丁那伯爵\")的領地與稱號。
萊茵宮庭伯爵作為帝國的七個選侯之一,其政治地位在神聖羅馬帝國中自然非比尋常。然而,維特爾斯巴赫家族卻因此將巴拉丁那與巴伐利亞分割統治,因而產生了日後維特爾斯巴赫家族的兩大主要支係:巴伐利亞支係與巴拉丁那支係。這兩個分支出了兩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路易四世,查理七世)與一個德意誌國王(普法爾茨的魯普雷希特因未曾加冕為帝,所以僅稱德意誌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