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石門的打開,展現在厚照麵前的是個巨大的天然水晶形成的空間。整個空間那基本上呈圓形,在空間的正上方就是紮西島的底層。也就是說整座紮西島是坐在一塊巨大的圓形的中空的天然水晶的上麵。而這個巨大的天然水晶球的內部,就像是傳說中的佛國一樣光明燦爛,金碧輝煌。空間內充滿了淡淡的檀香味道,這種味道讓厚照幾乎蹦出胸膛的心慢慢的安穩下來。
在高達近百米的空間的最上方,也就是紮西島底層,用無數的籃球大小的夜明珠鑲嵌成日月星辰的模樣,陽光透過湖水再經過厚達五六米的水晶的折射,讓那些夜明珠爍爍放光,也使整個空間內明如白晝。這個巨大的空間由於是球形中空的,所以沒有一根支柱,這也讓整個空間內顯得無比的曠闊。厚照目測一下,這個空間的麵積應該有近千平米大小。這是自然的奇觀,但這並不是令厚照最震驚的,最讓他震驚的是空間內人為的布置,那絕對是宏大威嚴,極盡富麗堂皇的。
整個空間的四壁上從地麵到頂層全部是天然水晶,而圍著四壁的是層層疊疊高大五十米的佛龕。這些佛龕共分三階九層。底層是用水晶堆砌底座,用一種散發著香氣的紅色木料做佛龕,這樣的佛龕是最多的,個體有真人的一半大小,密密麻麻的堆滿底階的三層,不下五千多座。
這些佛龕雖說是用木料做成的,但卻用金質的飾件裝飾就像一座縮小的大殿一樣。佛龕的簷口上下裝飾了金製雲頭、滴水蓮瓣。小小的飛脊上裝有寶塔及一對“火焰掌”。四角飾有金質的金剛、套獸和銅鈴。四周還擺著金質梵文寶鏡,底座用絢麗的藏毯包裹,佛龕前還擺著金質的曼紮、酥油燈、寶瓶等法器,每個佛龕前的寶瓶內都插著鮮豔的酥油花。
一座這樣的佛龕給人的感覺是夠奢華,那麼五千座呢?五千座這樣奢華的佛龕,這樣海量的金質器皿,足可以讓人噴血而死了吧。
這還不是重點,重點是這些佛龕中供奉的。全是身披用金絲混紡的布料製作的“喀東”(古格王朝時期高僧的法衣),頭戴尖頂法帽,全身貼金的高僧法體(高僧圓寂時用其遺體製作的包骨像)。
在藏地,一個寺廟如果擁有一具這樣的法體,就會成為被信徒們視為聖地的大廟,五千高僧法體,那是什麼概念,那就是天上的佛國。
這都是皮毛,第二階的三層依舊是水晶鋪砌底座,但是卻擺滿了金質靈塔,不下三千座。靈塔是供奉和收藏活佛、上師法體或骨灰的一種佛塔,由佛祖釋迦牟尼信徒的舍利塔演變而來。因塔內供奉活佛以及在藏傳佛教上有巨大成就的大師骨灰或法體,故名靈塔。藏地民族造靈塔約在公元9—10世紀。當藏傳佛教高僧大德和宗教領袖圓寂時,其遺體經過特殊處理後完整地保存在塔內,這種塔稱為肉身靈塔,也叫法體靈塔。
曆史上,西藏阿裏古格王益西沃圓寂後,遺體就是用肉身靈塔所保存。靈塔是具有佛塔和塔葬雙重性質的一種塔,世界上隻為藏傳佛教所獨有。
這些金質靈塔高達兩三米,通體由純金製成,期間供奉的活佛法體身穿的法衣皆為金線織就,其上鑲嵌著無數珍珠極盡奢華。每座靈塔上麵都鑲嵌這珠寶上萬顆,可謂世間珠玉寶石芸萃。最為令人矚目的就是擺放在令塔前麵的,巨大的供曼紮的曼紮盤,全部使用黃金打造嵌以珠寶,曼紮盤中的供養所依物全是珊瑚、珍珠、白玉、鬆耳石、紅藍綠等各種珠玉寶石。這些奇珍異寶在曼紮盤裏堆成了一座小山,三千多座靈塔就有三千多個這樣的曼紮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