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亨利八世(1 / 2)

就在湯姆遜為自己的終身大事忙碌的時候,在英國倫敦倫敦的一座古老的建築,威斯敏斯特宮(議會大廈)內正在舉行著一場重要的會議。

大英帝國上下兩院的議員們正在展開激烈的辯論,辯論的內容就是到底要不要和大明帝國建立戰略夥伴關係。在議會大廳中央的那把高高的王座上,一位全身披掛金色盔甲,外罩鑲嵌各色珠寶的紫色緞袍,頭戴黃金製成並鑲滿了各色寶石和鑽石王冠的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安靜的坐在往左上,一隻手托著腮,一隻手不時的翻看著攤開在他腿上的,厚厚的一份奏章。這個年輕的君主就是英國國王亨利八世。

議會大廳內爭吵的極為激烈,爭論的也不過就是簡單“YES”或“NO”。亨利八世似乎沉浸在自己的思緒當中,因為他的眼睛始終聚焦在那份湯姆遜奏章上。他總是思索片刻之後,再翻開一頁奏章仔細觀看。

應該說曆史在某些地方有著令人稱奇的相似之處,亨利八世和大明皇帝朱厚照竟然是同年出生的,隻不過厚照登基的時間比亨利八世要早四年。

亨利八世是都鐸王朝第二任君主,英格蘭與愛爾蘭的國王。他在位期間,使英國王室的權力因此達到頂峰,他還把威爾士並入英格蘭。在這一點上亨利和厚照都可以被稱作有為之君。

亨利和厚照的另一個共同點就是愛好興趣廣泛,他自幼受到良好教育,詩人斯克爾頓是他的老師,稍長時他會見並請教過伊拉斯莫和一些文藝複興名人。他懂得拉丁文、法文、意大利文和一些西班牙文、希臘文,愛好詩歌音樂,並能作曲演奏。他還喜歡打獵,並且擅長馬術、射箭、摔跤、和皇家網球。

年輕的亨利八世,身材魁梧,能文能武。在其統治初年,他的某些作為受到文藝複興新思潮的影響。他寫了兩本書,並且還會寫詩作曲,他登基不久創作的民謠《綠袖子》成為眾口相傳的流行歌曲。

亨利在用人方麵和厚照又有相似之處,那就是不拘一格用人才。亨利八世曾親自拜訪《烏托邦》的作者托馬斯?莫爾(托馬斯?莫爾最後因為拒絕接受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而被送上了斷頭台),並一直任用他為親信大臣。亨利八世重用商人出身的教士托馬斯?沃爾西,從1515年起沃爾西兼任大法官、約克大主教、樞機主教和教皇代表,總攬內政外交大權。

亨利八世也重用改革派執掌各個要職。他發現了商人、律師出身的托馬斯?克倫威爾,曾先後讓他兼任王室財務官、國庫大臣、國務秘書、掌璽大臣、教會首領代表等要職,使克倫威爾掌握了行政、司法、財政、外交、宗教各方麵大權。

除了文治方麵有相似之處外,在武功方麵亨利和厚照也有相似之處。

亨利八世一手創建了英國皇家海軍,亨利八世時期沒有常備軍,國家實施招募雇傭軍製度。大明正德八年(1513年),亨利八世以保護教皇為名,聯合西班牙對法國開戰,在圭內加特大敗法軍,並在英國北部夫羅登打敗了法國的同盟者蘇格蘭的軍隊。

在亨利八世即位之初,歐洲進入兩大強權的爭霸時期,法國和神聖羅馬帝國為爭奪意大利開戰,兩國都力圖爭取英國的援助。大明正德六年(1511年11月),亨利八世正式同神聖羅馬帝國結盟,向法國宣戰。正德八年六月(1513年6月),亨利八世親率25000名英軍入侵法國,這是百年戰爭結束六十年來,英國軍隊第一次踏足法國領土。此時法軍主力正在意大利鏖戰,亨利八世的軍隊遭遇微弱抵抗,長驅直入百餘公裏,攻克小城圖爾奈,並挫敗前來救援的法國騎兵。同年秋,亨利八世載譽而歸。

在正德八年九月的弗羅登戰役中,蘇瑞伯爵擊敗法國盟友蘇格蘭,捷報再傳。由此可見,亨利八世和正德一樣是個雄才大略的有著赫赫武功的君主。

如果說有不同之處,那就是厚照帶領大明帝國以領先世界各國幾百年的技術,讓大明邁進了工業強國的階段。而亨利八世統治的英國依然是一個農業社會,毛紡織業並不發達。此時的圈地運動還隻是出現了一個小小的苗頭,英國的眼光還放在和西班牙和葡萄牙爭奪美洲殖民的方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