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盛會(1 / 2)

大明博覽會如期召開,會址的選擇讓大明公使郭維鈞和克倫威爾頗費心思,最後還是亨利八世一錘定音,把會址選在了國王學院。提起國王學院,就不能不說一座在現代享譽全球的城市和一座大學,那就是劍橋。

劍橋是音譯與意譯合成的地名。英文Cam——bridge,就是劍河之橋的意思。這裏確有一條劍河,在市內兜了一個弧形大圈向東北流去。河上修建了許多橋梁,所以把這個城市命名為劍橋。劍橋,也稱康橋(Cam——bridge音譯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橋,所以這座小城因此得名。

劍橋是英國劍橋郡首府,位於倫敦北,它地處平原,劍河從城市西門經市區流向東北,注入烏斯河。從13世紀末創辦劍橋大學的第一所學院彼得學院起,劍橋作為一座大學城存在至今。劍橋環境幽美,綠草如茵,著名的有“耶穌”草坪、“馬克斯”草坪、“綿羊”草坪等宛如絨氈鋪地。

而提到劍橋又不能不提國王學院,國王學院(King‘sCollege)是劍橋大學內最有名的學院之一,成立於1441年,由當時的英國國王亨利六世設立創建,因而得名“國王”學院。

最初創立時隻有1名院長和70名學生,全部來自伊頓公學。當時國王學院是專門為亨利六世所創的伊頓公學的畢業生而建立的,不收其他學生。

為了顯示國王的雄厚財力,學院建立之初就追求宏偉壯觀的建築,而其建築群中最著名的當屬國王學院禮拜堂,它聳入雲霄的尖塔和恢弘的哥特建築風格已經成為整個劍橋市的標誌和榮耀。

國王學院由亨利六世創建,至亨利八世才算完成。整個建築前後落成花了近一百年時間!最早這裏曾是一個河邊繁榮的集市,亨利六世看中了這塊風水,決心將河岸的房主強製搬離,又是武力威脅,又是金錢利誘,花了三年時間總算盤剝下這塊地,這可能是英國曆史上最早的城市改造項目了。亨利八世把劍橋看得比倫敦還要重要,因為這裏是英國學術氣息最濃厚,代表著英國科技文化最高成就的聖殿。亨利八世把劍橋和國王學院當成了一張代表英國的名片,徹底地向大明代表團開放了。

在亨利八世心中,這裏是英國最美的地方,也是英國文明富裕的象征,這是他心中的瑰寶。亨利八世覺得,隻有厚照這樣偉大的君主和真誠的朋友,才有資格和他一起分享這個瑰寶。

古老的劍橋高街現在叫做聖約翰街,它北起散發著濃鬱都鐸時代風格的門樓,南至菲茨威廉博物館,國王學院雄偉的禮拜堂位於正中。這條街的核心部分是國王大道,一條真正的王家林陰大道。這裏是劍橋風景如畫的中心地帶。議事堂,大聖瑪麗教堂,國王學院禮拜堂集中於此,古典式和中世紀風格混合在一起相得益彰,使劍橋既有古典的優雅也有當代的時代特征。現在,在這隨處散發著都鐸時代特征的地方,出現了強烈的來自東方大國大明的元素。在國王學院的前一座用木料搭建的中式牌樓矗立在那裏,雕梁畫棟歇山重簷,這種美輪美奐的建築形式立即吸引了學院師生的眼球。甚至用很多工程專業的學生和教授主動加入到施工隊伍當中,和那些大明的宗師級的工程師們討教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