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位於德國東北部,四麵被勃蘭登堡州環繞,施普雷河和哈維爾河流經該城。以前是一個選帝侯的領地和首府,現在被德意誌帝國元首阿道夫定為帝國首都。現在的柏林成了一個巨大的工地,阿道夫正站在古老的城牆上和帝國國務大臣馮.迪特理施一起看著規劃圖,還不時的指指點點。
迪特理施:“我的元首,如今的帝國民眾對元首非常擁戴,一會的議員們屢次建議元首繼皇帝位。元首,民心所向,經管那些不開化的貴族頗有微辭,但是在元首的黨衛軍的管理下,他們已經不敢指手畫腳了。元首,你還是早日繼位吧。我們周邊不是帝國就是王國和公國,而您隻是元首,這和您的身份極不相稱。”
阿道夫:“我的理想並不是當什麼皇帝,而是首先建立起一個大德意誌,這一點我已經做到了,當然現在的德意誌還不夠大。那麼其次,我要打敗西班牙,準確的說是推翻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讓所有的國家都成為大德意誌的一員。我還要打敗大明帝國,最後向海外發展,稱雄全球。所以,我們目前所要做的就是,讓德意誌盡快的強大起來,盡快的把那些公國王國合並到德意誌的版圖內。我要為德意誌人民爭取更大的空間和更多的權利,要讓雅利安民族成為這個世界上最尊貴的民族,成為這個世界的主人。現在的歐洲到處都充斥著腐朽沒落的氣息,貴族們貪圖享樂醉生夢死,人民備受欺壓麻木不仁。這不是一個強大的國家強大的歐洲應有的表現,必須改變。而這種改變不會以和平的形式實現,必須經過血與火的洗禮才能真正實現。而這個責任隻有德意誌和我才能承擔。”
“迪特理施,你知道我為什麼給自己加了元首的封號嗎?”
“我不知道。”
“元首一詞來源於拉丁文,是首席元老和國家第一公民的意思,也就是領袖。在公元前28年,屋大維當選為羅馬執政官。他對元老院進行了“清洗”。清洗後的元老院增加了大批擁護屋大維的新貴,從此元老院成了屋大維的馴服工具。表麵上屋大維宣布恢複共和製,實際上他已竊取了羅馬共和國的一切重要官職,他成為了終身執政官、終身保民官、大祭司長、首席法官和最高統帥。後來,元老院又授予他“奧古斯都”(意思是“神聖的”和“至尊的”)及“元首”的稱號,意為元老院首席元老。從此,元首和執政官合二為一,屋大維實際上成了羅馬的君主。因此,後來的曆史學家就把這種屋大維式的個人獨裁統治,稱為“奧古斯都(神聖之意)的元首政治”,簡稱為“元首製”。現在,我把元首這一稱謂用在自己身上,這個意思就是說我是大德意誌帝國對內對外的最高代表,是至高無上的領袖。等到我的理想實現,我就會成為全世界所有國家和人民的領袖,成為他們的元首。”
馮.迪特理施明白了,這個元首實際上還是皇帝,隻不過是換了一種稱呼而已。不過迪特理施不明白,既然都是皇帝為啥不直接叫皇帝非得叫元首呢?元首比皇帝好聽嗎?
就在迪特理施瞎琢磨的時候,一個大胖子順著城牆跑了過來。
“阿道夫我的元首,告訴你一個巨大的好消息。大明皇帝陛下到英國了,他還送來了請柬,邀請我們出席在英國皇家大劇院舉行的演出。啊,這實在是太美妙了,我又可以看見那些可愛的大明美女了。”
阿道夫:“為什麼是在英國,他應該來德國,雖然柏林還在建設之中,但我可以在維也納接待他。等柏林大劇院建成之後,柏林將成為整個歐洲的文化中心。柏林才是他最應該來的地方。”